玩转“过山车” 成师附小慧源校区学子体验“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体验是六年级毕业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未来一年,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慧源校区(以下简称:成师附小慧源校区)将持续通过这种动态的学习方法,激发六年级学生主动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给予学生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
2021年9月,成师附小慧源校区六年级组以科学节为契机,以“合作玩转过山车”为项目主题,整合、开发和重组科学知识,同时融合语文、数学、美术等多个学科,完成了本年度第一次项目学习体验。
一、项目发起
9月初,借助科学节契机,科学组教师将“合作玩转过山车”项目活动的要求和形式告诉孩子们,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课堂讨论
孩子们在课堂上围绕过山车的制作,从项目规划、人员分工、材料选择、项目制作等方面展开激烈的讨论。科学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引导孩子们经历从无到有、从无序到有序、从问题到解决的过程。
三、小组合作
孩子们自由组队,组成6-8人小组,分工合作、责任明确,尝试设计项目计划,孩子们有各自的角色分工,根据产品制作的需要,不断轮换角色,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体现每个人的创造力。
四、创作产品
从9月初开始,学校尽全力保障孩子们的活动时间,鼓励孩子们利用周五社团、延时拓展、周末时间,持之以恒地积极投入到过山车的制作中。
在合作中学习合作,孩子们或遭遇技术难题、或遇到分工矛盾、或面临时间分配、或一气呵成享受胜利的喜悦,酸甜苦辣皆在其中。如何保护好制作中的产品?怎样的材料更具支撑性?该设计怎样的坡度才能让小球顺利滑动?制作的过山车是否需要考虑美观?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下,才会激发孩子们无穷的智慧。
五、学科联动
项目制作过程中,科学老师全程关注,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给予孩子们支持和帮助。全年级老师共同作为科技辅导员,参与学生作品制作过程,或欣赏鼓励、或给予建议、或提出疑惑、或保障时间……充分支持孩子们的过山车项目。
六、展览投票
9月25日下午,期待已久的过山车展览正式拉开帷幕。孩子们将自己完成的过山车作品摆放在学校操场,进行游园展览和投票。50多个展区,陈列着孩子们一个多月共同创作的各具特色的作品,或稚嫩、或成熟,那是孩子们思维碰撞的结晶。
这不仅仅是过山车成果展,有的孩子专门为过山车绘制海报及宣传语,展现艺术审美创造能力;有的孩子在拉票过程中交际互动,展现沟通表达、口语交际能力;还有孩子在参观过程中不断学习其他优秀成果,立即应用到自己的成果中,展现相互学习、迁移拓展能力。
通过这次过山车项目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习科学,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在任务驱动下不断创新与挑战,验证了孩子们对于科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及运用,提升跨学科综合素养,浸润探索钻研、寻根求底的科学精神。孩子们也在动手实践中习得了积极参与、善于合作、自主思考、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和学习习惯。这是一次成功的项目式学习,也是一场令人惊叹的创造之旅。
七、共享喜悦
经过全年级学生共同投票,最终评选出了优秀过山车项目作品,为每一个参与这段学习经历的孩子点赞,为这一份份优秀的作品背后凝聚的智慧点赞。(赖波 通讯员 陈美男 唐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