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新城幼儿园开展“指向数学+的幼儿自定义桌面游戏范式”案例观察活动
游戏是儿童活动与精神存在的统一。游戏为教育提供了一种顺应天性的法则,游戏为教育提供了一个观照童年文化的视角,游戏为教育提供了一条向童年生活回归的道路。温江区光华新城幼儿园依托省级课题《运用可视化循证促进幼儿自我评价的策略研究》,扎根儿童观察与评价,通过案例观察撰写,走进儿童、分析儿童、理解儿童、解读儿童。从幼儿游戏的四个阶段“自由探索、自定义规则、师幼互玩、高阶游戏”进行观察分析。
碰撞式的互动研讨
温江区鱼幼教育集团在成都师范学院杨其勇博士的引领下,扎根教育科研,深挖幼儿评价,经过多次的三园点碰撞研讨、问卷调查和反思总结,梳理出一套幼儿游戏观察的模板,为教师们在后期开展游戏观察提供了实施路径和撰写思路。
专业化的层级带教
在杨其勇博士的反复入园线下指导下,围绕课题实施路径,温江区光华新城幼儿园严格按照人人参与、行政层级带教、主任对组长、组长对班长、班长对配班的模式,跟进式指导和共同观察,组织教师开展定向观察。
在案例观察中教师需要从幼儿“数学+”的经验认知评价中,反思游戏对幼儿经验的提升。同时,反思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活动中解读幼儿游戏水平的能力,分析幼儿目标达成的情况,从调整游戏材料投放时机和多少等方面改进幼儿游戏能力,从而帮助幼儿习得新经验,进行客观认知及自我评价。
跟进式的自我诊断
温江区光华新城幼儿园在具体开展案例观察撰写时,首先是集中学习案例观察的要素,统一撰写的格式,而后分工合作,以教研组长、副组长合作带队的形式以论文格式进行撰写。并将教研组长梳理的案例及时分享到教师群,供青年教师和新教师观摩学习。将优秀典型案例推送给杨博士,请求专业指导。同时,温江区光华新城幼儿园采用跟进式包段行政一对一指导年级组的方式,每天给足幼儿游戏活动时间,并进行视频观察记录,每天下班后召开年级组会议,分班进行逐个分享游戏观察中的亮点和问题,及时帮助教师梳理解决,以便第二天能有效进行观察和记录。
以此方式,幼儿园开展了跟进式密集观察,并由包段行政对教师撰写的案例进行调整和修改,最终形成定稿案例。
交流式的辐射引领
在周三教师大讲堂环节,温江区光华新城幼儿园优选了小中大三个典型案例,请王东梅、袁小艺、龙凤3位老师就案例观察事件过程中的做法和思考与全园教师进行分享。从案例观察实施的路径,材料投放的选择和思考,观察过程中的问题,支持和解读分析儿童的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分享,借此拓宽教师们的思维,学习他人的优秀策略和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做好案例观察提供帮助。
反思式的交流提升
保教主任蒋薛首先肯定了老师们在案例观察中做出的努力,从这次的案例撰写中能看出小班教师挖空心思引发动机,中班教师循循善诱支持游戏,大班教师“灵魂对话”生发高阶游戏。其次表扬了教师们游戏观念的转变,能够按照依葫芦画瓢的方式撰写有深度、有温度、有意思的鲜活游戏案例。最后,鼓励和要求教师们向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看齐,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研学,齐头并进,在儿童游戏观察实践中做最好的玩伴和“军师”。
温江区光华新城幼儿园通过多次培训、实践、研讨,帮助教师明晰案例撰写的实施路径和策略,在“指向数学+的幼儿自定义桌面游戏范式”的个别化活动中,依托观察评价量表,明晰幼儿游戏发展水平。看见每一个孩子,看见孩子的每一刻,鼓励幼儿自主探究,思考给予幼儿游戏、学习的支持策略,在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中,让幼儿的经验得到进一步提升。(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