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西区)“五育并举”获市教科院肯定

来源: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西区) 2021年05月19日 14:20
摘要:近日,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西区)再次迎来了市教科院的专家们。

作为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的一员,市教科院定期来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西区)开展教育视导活动,持续性、常态化的视导调研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品牌提升的重要保障。

近日,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西区)再次迎来了市教科院的专家们。5月12日,成都市教科院教育督导评估监测中心、德育与心理教育研究中心、体卫艺劳教育研究中心的教研员在教科院党委委员卿子俊的带领下,莅临学校开展“立德树人,五育并举”集体视导工作。

五育课堂,精彩绽放

各科教研员们深入课堂,听取了学校体育、音乐、美育劳技、心理、班会共5节课。学校教师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呈现了精彩的五育课堂。

音乐课

“滴答滴答,沙沙沙沙,轰隆隆隆隆,哗啦啦啦啦……”这是林晓燕老师带领三年级同学们在聆听春雨、春风、春雷、春水的声音,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组成了一场美妙的《春天音乐会》。同学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与魅力。

课后,成都市小学音乐教研员李萍老师对林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表示肯定,她从这一节课看到了背后整个音乐组团队的努力,同时她也勉励大家要在组长的带领下加强音乐备课组的建设,深入思考、研讨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地唱会、唱好、会唱。

体育课

响亮的口令、饱满的精神、整齐的动作,是同学们上体育课的仪式感。在课上,秦老师鼓励同学们挑战自我,跨越新高度。从助跑起跳到双腿交换摆动,趣味练习让同学们在玩中学、玩中练,不知不觉中突破了助跑起跳的难点。

课后,高新区体育教研员鄢长江老师首先对本堂课做出了肯定,充满亮点的教学设计,流畅的课堂环节,让学生们体会到了运动带来的乐趣,提高了学生们的运动效能感。他还指出,在分解动作练习环节,应注重形式的多样性,设置多重目标,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

五育并举,体育为基。体育组的老师们将再接再厉,继续认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为学生的体质健康赋能。

美育、劳技融合课

姚梦娜老师和四年级同学们一起走进了美育劳育融合课堂《竹椅传——造型别致的椅子》。课上,姚老师为孩子们讲解中国竹文化、非遗竹编文化及竹椅的结构、功能、艺术特点等,带领同学们发现、欣赏、感受不同竹椅之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姚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同学们开始自己动手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竹椅。

成都市教科院劳动教研员肖慧老师和督导评估监测中心邓森碧老师进行了评课和指导。肖老师对老师的教态、学生学情的把握、教学环节设计的趣味性进行了肯定。同时,她还指出,要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中,美术学科渗透劳动教育是劳动课程实施的重要路径之一。

心理活动课

在《最独特的我》这一节有趣的心理活动课上,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曾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探寻自己眼中的我和伙伴眼中的我,利用“夸夸卡”邀请同学相互夸赞,鼓励同学们接纳自己,热爱自己。

市教科院德育、心理研究中心曹璇主任在评课环节中,对曾老师的课堂作出了肯定并提出了中肯建议,小学的心理教育课堂需要多以活动为依托,重在丰富学生自身的感受与体验。此外,她还谈到:“通过走进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西区)的心理教育课堂,了解即将开展的心理活动周,感受到了学校对心理教育的重视,希望学校能继续将心理教育落到实处。”

班会课

景丽老师带来了班会课《英雄精神,中国力量》,她带领六年级的孩子们向民族英雄致敬,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成都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周玫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细致、有针对性的评析和指导,她指出:“班会课从班级中来,最终还应回到班级中去。”

精准施策,引领成长

彭昌奎校长以“铸魂育人,守正创新”为主题对学校“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工作的实效进行了全面的汇报。

通过此次视导,市教科院的专家们看到了学校教师团队的迅速成长,感受到了学校领导班子希望学校在七年基础上再上新台阶的强烈愿望以及积极思考,充分肯定了学校在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等方面所作出的坚持与努力。

在市教科院专家团队持续性、常态化的指导引领下,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西区)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五育并举”中健康成长。(李永 通讯员 曹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