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晾晒汗巾架 金沙幼儿园萌娃成功变身“小小工匠”

来源:成都市金沙幼儿园 2021年05月06日 10:04
摘要:成都市金沙幼儿园“晾晒汗巾架”的项目式制作活动起源于孩子们的自主发现与自主游戏,之后产生的一系列有趣而深入的自发式探究。

成都市金沙幼儿园“晾晒汗巾架”的项目式制作活动起源于孩子们的自主发现与自主游戏,之后产生的一系列有趣而深入的自发式探究。

缘起

在一次尽兴的户外活动后,孩子们的汗巾湿透了,于是各自在找能够晾晒汗巾的地方。

“我直接放在汗巾框里吧!”

“挤在里面明天就臭啦!”

问题提出

金沙幼儿园草莓一班的孩子们在教室里里外外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高的、矮的、看的见的、看不见的地方让孩子们翻了个底朝天。老师请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可是栏杆太高了,怎么晾?

“我踮踮脚就可以了。”

“我请高一点的小朋友帮我的忙!”

“我可以向晒衣服那样,拿一根杆杆掇上去。”

通过孩子们的几次讨论后发现:如果晒在栏杆上个子高的小朋友是可以的,但是个子矮的小朋友就够不到,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大家共同决定一起做一个晾晒汗巾架,让个子高的和个子矮的小朋友都可以自己晾晒汗巾。

金沙幼儿园草莓一班的孩子们对制作晾晒汗巾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是提高他们建构技能、科学探究能力、促进深度学习的契机。老师决定顺应孩子们的需求,围绕“制作晾晒汗巾架”开展一次STEM项目式活动。

晾晒汗巾杆制作阶段

第一阶段:谈话讨论,调动相关经验

根据幼儿前期的头脑风暴,金沙幼儿园的老师们结合项目内容梳理出活动调查表,了解孩子们的想法,积极调动家长的智慧,收集相关资料与材料,为后期活动开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建构新经验

第二阶段开展以搭建晾晒汗巾架为主的工程活动。进行了绘画设计图、寻找材料、分组制作晾晒汗巾架、实验汗巾架的牢固性四个环节。

孩子们通过绘画设计图展现自己的想法,并对晾晒汗巾杆有初步的形状、大小设计与感知。

孩子们来到幼儿园里的各个楼层,各个活动室,各个角落仔细的寻觅着到底哪一些材料更加的合适。水管、绳子、木条、PVC管道还有塑料管都是孩子们通过用手触摸,用眼发现的触手可及的材料。

最后,孩子们一起筛选可用材料,经过商量与讨论最终选择了积塑棒。

孩子们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开始按照设计图制作晾晒汗巾架。可是在分组的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一些小问题呢?

用谁的设计图呢?

小组合作时第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统一意见。经过投票,选择出大家都满意的设计图,然后由这位设计师给大家讲解此设计图的缘由。

听谁的?选个组长吧!

怎么分工?谁来搭哪些部分呢?这也是小组合作时面临的问题。

组长愉快的决定好了后,孩子们共同讨论绘画设计图以及需要用到的材料,随后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

各个小组通过几次的尝试后,做出来的作品各有特色,有风车形、楼梯形、小栅栏形等。

各个小组经过两个星期的长时间制作,终于将作品初步完成。而有些作品还未通过“晒汗巾”这一最终的实验就一碰就垮掉了。孩子们开始自发检查各个小组的作品是不是牢固。通过摇一摇、搭一搭等方式将作品一一实验。

第三阶段:作品展览会,分享与交流

分享表达是项目活动的重要环节,孩子们对活动进行回顾,对内容进行梳理,逐步形成工程思维意识。通过展示作品、讲解作品、投票作品等方式调动更多孩子参与其中。孩子们从参与者转化为讲述者、指导者,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的作品与关键环节,亲身经历帮助他们更加了解活动内容和进程。

评委们参观各参赛作品,并投票

二号作品夺冠

物有所用

制作“晾晒汗巾架”的最初目的就是没有地方晒湿哒哒的汗巾,现在通过孩子们长达三个星期的制作终于完成,孩子们和老师们心里都有说不出的开心与自豪。每周三、周五下午孩子们将自己的汗巾在水池里用肥皂洗干净、拧干,再拿出来晾晒,能将自制的架子用起来就更加的开心。

在活动中,金沙幼儿园草莓一班的孩子们不仅像一个小小工匠一样,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制作出来大人不敢想象的“晾晒汗巾架”,还自发、自主的清洗自己的汗巾,开展劳动活动。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孩子在对每一件事物持续性关注中获得的成长,感叹孩子们的学习原来如此的有趣!(赖波 通讯员 付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