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国旗课程”,沙河源小学千名学子续写雷锋日记

2025年03月07日 16:08
摘要:近日,成都市沙河源小学创新推出“国旗下德育课程”,组织全校师生开展“续写雷锋日记”主题实践活动。

近日,成都市沙河源小学创新推出“国旗下德育课程”,组织全校师生开展“续写雷锋日记”主题实践活动。该校通过事迹宣讲、艺术展演、实践承诺三大载体,构建沉浸式思政教育场景,让千名学子在具象化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

课程化设计构建德育矩阵

3月3日上午10时,由二年级3班42名师生共同研发的《雷锋精神的时代密码》主题课程在国旗下开讲。课程研发组组长翟羽老师介绍,该课程设置“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学生通过前期查阅史料、访谈模范,自主形成12个雷锋故事微剧本。在展演环节,褚致远等学生代表以“钉子精神四重奏”为主题,通过情景讲述阐释雷锋精神内涵。

艺术表达激活情感认同

课程创新融入美育元素,14名少先队员演绎的原创舞蹈《雷锋光谱》将活动推向高潮。编舞教师廖利静透露,舞蹈动作设计融入螺丝钉、方向盘等象征元素,通过现代舞形式诠释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随后的集体诗朗诵《雷锋叔叔在哪里》中,28名小演员以“寻找-发现-传承”为叙事主线,展现新时代少年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长效化机制深化育人成效

活动现场,全体学生完成“21天美德实践计划”签约。据德育副校长张伟介绍,该校将3月定为“雷锋精神实践月”,配套推出“日行一善”打卡系统,设置校园文明岗、社区服务岗等6类实践场景。数据显示,该校自主研发的《雷锋日记续写手册》已累计记录学生善行档案2300余条,其中“红领巾护学岗”“爱心义卖集市”等品牌项目持续运行达5年。

教育部基础教育德育指导专委会委员周岚在观摩后指出,这种将升旗仪式转化为系列化德育课程的做法,实现了仪式教育与日常教育的有机衔接。值得关注的是,该校近年来构建的“行走的思政课”体系已涵盖18个实践基地,开发校本课程12门,相关成果获评四川省中小学德育创新案例一等奖。随着《新时代雷锋精神实践教育纲要》的出台,这种课程化、常态化、生活化的育人模式正在形成示范效应。(赖波 赖羽纶  翟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