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米教育生态圈,马家沟小学“射”出育人新维度
从成都市马家沟小学出发,向北步行526步,耗时3分18秒——这是抵达成都市射击射箭运动学校的时空刻度,也是学校重构教育生态圈的度量衡。
初春的晨光中,当50余名四、五年级学生走出校园,跨过沙河社区标志性的白墙公园,踏入2023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射击馆的那一刻:这条百米不到的“教联体走廊”,正悄然改写教育的底层逻辑——不是所有孩子都要成为神枪手,不是所有小马学子都会站在射击运动的领奖台,但每个孩子都该在童年学会“瞄准”人生的靶心。
500米半径的“教育生态圈”
“扣扳机时肩胛骨要像门轴一样稳!”射击馆内,马家沟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正用数学课学到的“轴对称”原理调整持枪姿势。这座与母校直线距离仅480米的专业射击场馆,正成为拓宽小马孩子们学习圈的“校中校”。
“过去,学校周边资源是‘借来的舞台’,现在成了‘长在校园的根系’。”马家沟小学射击项目组的老师说,“这方500米教育生态圈,正在用物理空间的‘近’,催化育人逻辑的‘进’。”
三级课程链
从“全员必修”到“天赋特训”
教育公平不是给所有人同一把枪,而是为不同射程配备适配的瞄准镜。
作为成都市射击射箭运动选苗基地,学校开设“三级课程”,让每一个小马孩子都有机会体验或参与。
第一层级:全员浸润
每学期嵌入到学校课程中的校本射击课,让小马学子有机会参与其中,感受射击运动的乐趣,唤醒对这项运动的原初兴趣。同时,在国家课程的高质量校本行动中,小马教育人围绕射击运动积极探索跨学科活动:孩子们在科学课上可以绘制弹道抛物线,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分析奥运选手的抗压案例,劳动课中学习枪械养护……射击不再是竞技专属,而是五育融合的“教改透镜”。
第二层级:展示体验
学期初,学校借助射击社团的招新活动,在社团学长学姐展示交流中,在小马孩子的体验参与中,聚合更多力量支持成长。这些非标准化课程,让孩子找到更多的兴趣支点和成长通道。
第三层级:精准育苗
今年,学校与成都市射击射箭运动学校强强联手,唱响教联体共育的交响曲,四、五年级的小马学子参加普选、精选,有机会参与到射击运动特训课程的学习。
“我们选的不只是射击天赋,更是未来建设者的雏形。”射击学校教练举起一份评估报告:心理韧性、空间思维、抗干扰能力……多个项目的素质图谱勾勒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具象模样。这是国家基础性、拓展性、选择性课程结构的小马回答,更是小马办学,指向有担当的强国使命的必然回应。
子弹穿过课本的“教育生长”
受邀来到现场的家长们,默默关注着,静静聆听着,陪伴的过程中,悄然发生着教育认知的新改变。
靶场尽头的“星辰大海”
晨光将孩子们的影子投射在50米靶道上,拉长成指向未来的箭头。他们带走的不是选拔结果,而是一份“成长弹道档案”,所有人都解锁了校本课程新密码——用射击精神重构学习力。
小马人正努力拓宽教育生态圈:当学校敢于打破围墙,让射击馆的枪声与课堂的读书声共鸣,教育的奇迹就会像子弹出膛——最初只是微小击发,终将抵达超越想象的远方。(江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