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盲盒”为钥,省教科院附幼携德阳幼教同仁共研资源运用
近日,德阳市幼儿园70余名骨干教师走进四川省教科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围绕“川教附幼主题活动下的资源收集及运用”展开深度观摩与教研。
教研活动前,教学部副主任敬一丹带领参访团队先后观摩了中大班早操,并带大家走进附幼乐园,观察幼儿混龄自主游戏的真实场景。随后,大家一起聆听了附幼教师带来的游戏活动、主题活动案例分享。
《非常星期3+4+5 建构馆与你有约》游戏活动案例分享 中二班 童晓红教师
《好玩的洞洞》主题活动案例分享 小四班 谷雨虹教师
为了让参访教师能深刻体验园所的常态教研,省教科院附幼准备了一场题为“课程资源的收集与运用的主题区域创设”的沉浸式教研。
盲盒一
破冰开场 主打一个心跳
教研活动开始前,每位参访老师通过盲盒随机抽取的签号决定了组别、座位以及发言顺序。一场“记忆接龙”游戏点燃全场,笑声与掌声交织,短暂的游戏不仅迅速破冰,瞬间拉近了初次见面老师的距离,更让每位教师成为教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主角。
盲盒二
聚焦学习性区域 探索环境创设新思路
本次主题教研基于省教科院附幼渐进式推行学习性区域活动的变革背景,围绕“基于课程资源的收集与运用的主题区域创设”展开。教学部主任张瑜老师结合董旭花教授的理论,详尽分享了学习性区域活动的核心特征及与游戏性区域活动的区别,并全面呈现了常规区域、特色区域和主题区域等幼儿园室内区域分类方式,聚焦主题区域的创设,展开了教研活动。
为了更好地支持教师们开展更深度的研讨,张瑜老师还提供了两大支持锦囊:资源调动的四维整合模型和诱导学习桌的设计及参考范式。鼓励各组围绕“主题区域创设”展开限时研讨,聚焦实践痛点完成任务卡上的四大挑战。
盲盒三
分组研讨 脑洞大开
主题区域创设的多维探索
各小组基于本组的班级主题,首先要重构班级区域,同时详细设计主题区域,实现让主题空间完美承载主题目标。其次,需要丰富主题区域的材料设计与投放,尤其关注再生资源、智能设备巧妙结合的策略。并设计不少于3个该区域的诱导学习桌。
最后则是回应教师疑问,鼓励老师们通过聆听教研前随机采访幼儿形成幼儿问题银行与资源调动的四维模型(人力、物质、信息、时空),来研讨回应主题教研前教师调研的困惑。
盲盒四
小组分享
随机抽签+及时反馈
持续40分钟的激烈讨论后,老师们开启了热烈的分享环节。分享环节再次延续“意想不到”的风格,分享的组别和老师代表均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每个被抽中的小组不仅要展示自己的思考,还需要接受来自其他小组的建议。并基于小组讨论的接受意见决定并反馈是“立即采纳”“后续优化”还是“脑洞大开”,以鼓励教师们从不同角度反思和改进方案。
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亮点频出,有的围绕“树”的主题打造了年轮探索桌、树洞动物角;有的围绕“纸”的主题创设了制作纸飞机、锡纸戒指玫瑰图、水中生花;有的围绕“闪电侠养成记”的主题探索了1分钟挑战记录表;有的围绕“蚕”的主题创设了测量桌、观察桌;还有的围绕“昆虫博物馆”的主题创设了会飞的蝴蝶、百变倾听、昆虫故事会等诱导学习桌。
而针对主题前调研的教师提问,也被各个组给予了深刻的回答,在改进回应环节,一条条建议被快速记录,甚至当场调整方案即时迭代,动态优化的过程让参访教师直呼真实又高效。
点亮闪闪发光的你
活动尾声,全体参访教师都收到了一张闪闪发光卡,用以记录省教科院附幼最触动他们的感受,用笔尖传递教育的温度。“从资源整合到隐性支持,颠覆了我对区域活动的认知!”“原来教研可以这么好玩”……这一温暖的仪式,再次让大家在满满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下,都成为了教育星河中“闪闪发光的教师”。
这场“盲盒式”主题教研活动,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在“意想不到”的教研环节设计中,只有真实的互动、创意的迸发与专业的深耕。在一次次深入探讨中,教师们重新审视了如何利用课程资源,让学习性区域真正成为儿童深度学习的支持场域。
当“盲盒”遇见教育,当游戏融入教研,相信每一次“意想不到”的碰撞都在为儿童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江蕾 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