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和合”聚势,成都十一中借学术年会焕新“生・动课堂”

2025年04月08日 16:05
摘要:2025年4月3日,成都市第十一中学(以下简称:成都十一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

2025年4月3日,成都市第十一中学(以下简称:成都十一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本次年会以“持‘和合’聚势 促‘生·动’焕新”为主题,通过主题发言、教学展评、备课展示、专家报告等环节,全面展现学校在构建“生·动课堂”、落实教学改革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

据了解,成都十一中近年来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立足校情学情提出了“生·动课堂”这一开放型课堂教学主张,各学科组积极探索不同学科、不同阶段、不同课型的实施路径,在研究课实践、课题研究深化及论文理论提炼中持续迭代创新,形成了以“以生为本,动态生成”为核心的“生·动课堂”2.0版本。该教学主张以生本、生成、成长的“三生”理念为内核,构建起了根植于学生成长规律、激活课堂生命力、赋能个性发展的教育新生态。

主题发言

聚焦“生·动课堂”,锚定标准,向上引领

年会伊始,成都市第十一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杨鹏在《“无定式,有定法”——生·动课堂的标准构建与创新实践》的主题发言中,回顾了“生·动课堂”1.0和2.0版本的核心主张,提出学校“生·动课堂”的落实应该与《成都市新时代中小学实施高质量课堂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相融合,形成“十一中标准”。通过授课案例分享和引导式发问,杨鹏校长从“备课有目标”“候课有要求”“讲授有时限”“师生有互动”“课堂有反思”“作业有分层”六个方面深入阐释了“生·动课堂”的基本标准,为全校教师提供了课堂创新实践的方法论指引。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4/08/5aa2ce11-da4d-41da-9a43-94bdc50ad08f.jpg

教学展评

精品课堂亮点频现,师者匠心大展风采

在课例展示环节,陈丽娟、吴金燕、冀杰、李雪兰四位教师分场地呈现了“生·动课堂”和学科思政的实践成果。数学课的思维可视化设计、语文课的故事情节演绎、化学课的多元知识融合、地理课的主题情境构建,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动态生成”的核心价值。

陈丽娟《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吴金燕《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冀杰《化学电源与绿色出行革命》

李雪兰《解构·溯源·重构,从文学经典读现代价值——〈变色龙〉》

随后,四位授课教师对各自课例进行了详细阐释并分享了设计课堂的心路历程,促进了教学经验的互鉴共享。陈永胜、宁霞娟、罗倩、温媛玲四位老师则从教学设计、目标达成、学生参与等维度对课例进行了多元评价并提出了优化建议,为教学质量提升注入了新动能。

评课教师

备课展示

集体智慧碰撞,共筑高效课堂新样态

在“生·动课堂”的探索中,集体备课既是教学设计的重点,更是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年会上,学科备课组带来了精彩的集体教研展示,彰显了学校狠抓教学质量的决心与实践。

高中物理备课组根据教学进度安排,选取《万有引力定律》进行常态化集体备课,按照“三新”精神,从新课标解读、新教材内容、新高考要求进行细化分工,并由不同老师详细分享了备课内容和教学策略。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4/08/ec2901dd-5a69-48b2-b24d-43dce82e39fb.jpg

初中语文备课组选择经典篇目《变色龙》为载体,结合新课标进行理论学习,探索多样性教学方法,执行集体备课与个性化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分享备课历程并进行点评与反思,共同打造生动、精彩的高效课堂。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4/08/f94e36c2-b054-491a-b010-b72b0a9492cf.jpg

专家报告

AI赋能教育,解码智慧教学未来

本次年会还特别邀请了成都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四川智慧教育联盟秘书长周鑫燚教授作专家报告。他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关键场景与应用》为主题,结合相关文件政策,明确指出了AI在教育场景中存在的误区和实际问题。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4/08/66122dd7-d76f-41fa-a9b4-bd0dee0957d5.jpg

针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正确方向在哪里?”“AI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吗?”“未来教育怎么样?”等问题,周教授通过案例分析、AI实操等方式,详细分享了“AI带来教育技术平权时代”“重塑教育的五个向度”等前沿思考,以及AI精益备课、AI课程重构、AI高阶学习等实践经验。报告为与会教师提供了“智慧教学”的新视角、新方法,现场互动频频,反响热烈。

总结颁奖

明方向、知方法,再启教育新程

年会尾声,成都市第十一中学党总支书记唐孝贵作总结发言。他围绕学校后续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和方略提出了三个高屋建瓴的见解:一即“守就是攻”,强调课堂教学必须坚守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确保政治方向和意识形态正确,同时要以安全为先,让规则先行,并适性扬长;二即“退就是进”,主张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师,注重学情分析,调整教学节奏,降维难度;三即“少就是多”,提倡减少对教辅资料的依赖,减少统一讲解、机械刷题和负面评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4/08/4f3cbead-e7a8-4434-8db1-8f698f805c84.jpg

最后,学校表彰了2024年度在各类各级课题评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为年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学术年会既是对学校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迈向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冲锋号角。未来,成都十一中将以“和合”凝聚智慧,以“生·动”激活课堂,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求解教育真谛、淬炼创新精神,为学子成长成才赋能,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多“十一中答卷”。(李林 张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