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课堂边界,天府六幼聆听童真妙想
在四川天府新区第六幼儿园,课堂没有边界,活动随处发生,老师们追随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倾听儿童的声音与想法,一起推开“艺术”的大门,见证一场由儿童“说了算”的创意节。
创意,我定义
老师们“放下”预设,用镜头(音频)记录下孩子们对“创意”的独特理解,成为教师策划活动的核心依据。教师通过倾听与记录,将儿童视角转化为教育行动,创意节真正成为一场由孩子“定义”的活动。
创意,我表达
在小班的“创意世界”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设计员”,他们用稚嫩的双手,将儿童的奇思妙想“捏”进黏土、“粘”入相框、“画”成符号、“贴”满各种物品,让抽象的创意变得触手可及。
中班的孩子们化身“魔法师”,用乐高、纸盒、气球等日常材料,将精灵新奇的想象“搭建”成触手可及的艺术世界。用乐高积木再现熊猫基地、用纸盒搭建未来人们的居住环境,高低错落的楼房顶着彩虹屋顶,用气球、丝带和瓶子设计发型……
“疯狂发型”成了行走的“艺术展”,从“彩虹之梦”的幼儿园微景观到“春风里”社区的滑梯超市,孩子们将创意具象化,让每一个“异想天开”真正实现。
给井盖穿上衣服,灰白的路面开始有了颜色;让旧物焕发新生,别具一格的环保机器人便诞生;借光影照射剪纸,马蒂斯的艺术在阳光下五彩斑斓;用线条创作宇宙,孩子们在画纸上勾勒出星球与银河;以颜料绘出春天,透明画布上的嫩芽与花朵在此刻生长。原来,创意就是实现每一个想法,而大班的“创想家”,则是让每一个想法“看得见”。
创意,我亮相
在幼儿园门口,孩子们化身“小小策展人”,他们合作搬运乐高作品,摆放纸箱机器人,用彩带装饰环境……“亮相”自己的创意,让更多家长、小朋友共同“分享”自己的创意,也让自然、生态、环保等理念不断浸润进每个人心里。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创意”两个字,在孩子们说一说、做一做、亮一亮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升级”,也让真正承载儿童想法的课程建设因一个个活动的开展不断丰满。创意,不是模仿,而是发现;不是技巧,而是表达;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他们通过自由表达、自主创造,用不同的艺术形式传递创想,用自己的方式亲近艺术、感受艺术,而这场关于“创意”的探索,仍在继续。(黄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