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博物馆课程育人密码,锦官城小学省级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顺利举行
2025年4月22日,成都市锦官城小学迎来了四川省教育科研规划项目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博物馆课程构建研究》开题论证会。本次会议由锦官城小学教科室、教师发展中心张敏主任担任会议主持。
为明晰课题的研究方向,提升研究品质,本次论证会特邀多位专家莅临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所研究员、博物馆专业硕士生导师黄俊棚,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钟玲,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宇燕,四川博物院科教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四川省文博研学联盟秘书长何东蕾,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系主任徐猛,正高级教师、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唐皓,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孙倩。
课题组负责人、成都市锦官城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彭学明出席会议,校领导班子、全体课题组成员及部分学生齐聚一堂,共同开启这场学术盛宴。
课例展示启新思
活动伊始,课题组主研人员赖文杰老师带来展示课《我是小小策展人——数学博物馆设计图方案汇报》。课堂上,学生们化身“策展人”,运用数学知识设计博物馆布局,从比例尺计算到空间规划,逻辑清晰、创意十足。赖老师以项目式学习为引领,让学生在真实问题中探索,让素养在课程中落地。
馆藏探秘育素养
走进锦官城小学精心打造的博物馆群落,文化探索之旅就此展开。在红领巾讲解员的引导下,专家团依次参观了四大主题展馆,处处可见学生学习成果与成长印记。在拓片博物馆中,小小讲解员为专家们生动地讲解着展柜中瓦当的厚重历史;书画博物馆中,他们以“小艺术家”的身份,解读水墨丹青的意境,展现传统文化的灵动之美;钱币博物馆中,从贝币到纸币,讲解员用童趣的语言串联起货币的演变史,引得专家们频频驻足;而在学生自建的汉字博物馆中,这里陈列着学生自制的汉字展品,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课题组毛老师自豪地介绍:“这个汉字博物馆已经是2.0版本了,完全是孩子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的迭代升级!”博物馆课程打破课堂边界,让文物“说话”、让学生“代言”。在真实的场景中,孩子们积累知识,更锤炼表达力、自信力与文化认同感——这正是核心素养的生动体现。
立项启程书华章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宇燕宣读了课题立项批复。
开题汇报展蓝图
课题组主研庄玉副校长从选题依据、核心主张、研究架构等方面进行了开题汇报。
专家把脉指方向
专家团队为课题精准“把脉”,既点赞亮点,也开出“良方”。
亮点一:理论创新,系统构建博物馆课程多维特质
亮点二:理念前瞻,引领育人方式深度变革
亮点三:实践创新,构建可推广的实施范式
专家特别强调,课题研究要处理好“博物馆特色”与“教育本质”的关系,既要彰显博物馆的独特性,更要坚守育人初心,最终实现“用整体课程培育整体的人”的教育理想。
共话愿景表初心
课题组负责人彭学明书记深情表态:“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以理论为支撑,把专家的建议转化为行动的力量,让课题研究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课题研究成为学校发展的引擎!”
聚力前行续新篇
论证会的尾声,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唐皓副院长为本次活动作总结发言。她深情寄语,本次开题论证会,既是一次智慧的碰撞,更是一次教育的赋能。希望课题组以专家意见为指南,用扎实的行动研究回应真问题。
论证会的结束,是新征程的开始。锦官城小学将以此为契机,深耕科研沃土,让博物馆课程成为核心素养落地的生动实践。立于心,研于行,相信教育的星光,终将照亮孩子的未来!(孙林馨 叶子涵 柴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