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AI教育新引擎,新川科技园小学第三届科技节超燃来袭!
4月25日,成都高新区新川科技园小学以“AI新川·AI科技·AI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科技节在校园内顺利举行。活动通过多元化的科技实践与体验,生动展现了学校“仁爱育德 科技生慧 创享未来”的办学理念,以及“三会课程”体系下学生“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素养成果。市、区相关部门领导、科技企业代表、师生家长及志愿者等近千人共同参与,见证了一场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盛会。
开幕式:传统与科技对话,理念与实践共鸣
活动伊始,科技节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国乐团师生以一曲《灯火里的中国》开场,古筝、扬琴、二胡的悠扬旋律与AI生成的动态光影交织,演绎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碰撞。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俊勤在致辞中强调:“科技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培养孩子探索精神与创造力的沃土。我们通过构建‘三会’课程体系,让每个孩子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
开幕式上,学校为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颁发“216志愿者联盟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志愿者”聘书,标志着校馆企合作进一步深化。随着《未来创想秀》登场,学生与家长利用废旧纸箱、塑料瓶等材料制作的创意机器人服饰惊艳亮相,充满童趣的手工设计与家庭协作的智慧碰撞,引发全场热烈掌声,展现科技教育与环保理念的生动融合。
赛事与体验:全员参与,点燃科学热情,科创竞赛显身手
科技节设置多项实践竞赛与体验活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鸡蛋撞地球”挑战赛中,一年级学生利用泡沫、气球等材料设计缓冲装置,从高处释放鸡蛋并确保其完好无损,展现工程思维;“纸桥承重”赛场上,二年级学生仅用A4纸与胶带搭建桥梁,挑战结构力学极限;“塔台搭建”项目中,三年级团队通过计算与协作,完成抗风抗震的创意模型。参赛学生专注投入,观赛家长频频点赞,展现了“会创造”的培养目标落地生根。
科技体验零距离
操场上的科技体验区同样人气高涨:四川省科技馆的“热浪实验室”通过空气炮、涡流阻尼实验揭秘科学原理;企业展区中,机器狗障碍赛、VR虚拟现实、智能机器人对弈等互动项目吸引学生踊跃参与。一名三年级学生在体验后兴奋表示:“原来编程不仅能指挥机器人,还能让它像真人一样思考!”
校企共育:资源融通,拓宽教育边界
活动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本届科技节凸显“家校社企共育”特色。四川科技馆的科普大篷车、高新区科技企业的前沿设备进驻校园,为学生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家长志愿者全程协助活动组织,216志愿者联盟代表王先生感慨:“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的创造力与协作精神,正是学校‘三会课程’育人目标的生动体现。”
立足课程:深耕科技教育,培育未来人才
作为学校“大科创+”课程的重要实践平台,科技节不仅是成果展示窗口,更是常态化教学的延伸。通过学科融合、项目化学习,学校将人工智能、工程设计等融入日常课程,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活动尾声,全校师生共同观看科技主题影片,在科学与梦想的交织中深化探索热情。
党支部书记、校长张俊勤表示:“科技节是起点而非终点。学校将持续深化课程改革,让科技教育成为孩子探索世界的望远镜,让‘向善、求真、乐学、智创’的校训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本届科技节在欢呼声中落下帷幕,但校园内跃动的科学热情仍在延续。在这里,科技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触手可及的未来;教育不仅是传授与接受,更是点燃与启航。新川科技园小学正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步伐,书写着科技赋能教育的新篇章。(黄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