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科学衔接,成都十八幼教师让孩子玩出好习惯

2025年04月27日 17:09
摘要:近日,金牛区幼小衔接学习共同体第八联组第六小组开展了“立足科学衔接,玩出好习惯——聚焦创造性游戏中幼儿学习习惯养成”主题式跟岗联合教研活动。

近日,金牛区幼小衔接学习共同体第八联组第六小组开展了“立足科学衔接,玩出好习惯——聚焦创造性游戏中幼儿学习习惯养成”主题式跟岗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成都市第十八幼儿园总园专任教师张吉主持,五块石小学教师全程沉浸式跟岗观察,成都市第十八幼儿园总园教师及赛云台分园教师全程参与。

教研以“理论溯源-跟岗观察-共研共创”为路径,面对幼小衔接的普遍焦虑,直击本质。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4/27/f643720c-7f29-4ca6-8ffa-b815f425da75.jpg

理论溯源——创造性游戏解读

活动以创造性游戏价值为切口,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关键词接龙”拉开理论深研的序幕。从“自主探索”到“规则意识”,从“分工合作”到“问题解决”,从“合理计划”到“专注持久”,教师们积极寻找学习习惯培养的核心,深入理解创造性游戏对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价值,掌握科学衔接的理论依据。

跟岗观察——创造性游戏中的教育细节

随后,参会教师们携带《创造性游戏中幼儿学习习惯养成观察记录表》,深入大一班创造性游戏现场,围绕“计划性、问题解决、专注力”三个维度,跟岗观察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现状。

便利店、珍珠面馆、照相馆游戏中“分配角色-制定规则-推进剧情”的路径,建构游戏中“大楼不稳-反思调整-二次建构”的过程,小舞台游戏中“选定节目-自主表演-角色配合”的形式,都折射“计划性、问题解决、专注力”的生长轨迹。教师以“警察”身份介入游戏,提供积极的情感回应,尊重幼儿想法,并通过开放式提问,激发幼儿的深度学习。

共研共创——打开教育的“双向门”

联合教研环节,教师们围绕“游戏中幼儿学习习惯现状及教师支持策略”展开研讨。小学老师通过本次跟岗观察惊喜发现,游戏中幼儿所展现出的专注力、问题解决能力与计划性,正是未来小学学习的基础,并提出要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着重培养倾听能力。幼儿园教师则从“小学课堂规则”反推游戏中的隐性引导,在游戏设计中应搭建“成长脚手架”,使游戏蕴含更多的学习契机。

双方一致认同“观察-解读-支持”的教育策略,打破“游戏与学习对立”的认知壁垒,验证“好习惯是可以玩出来的”教育真谛;进一步构建“游戏-课堂”的转换模型,明确幼小衔接目标,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态度,提升专注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建立规则意识与计划性,做好入学准备。

五块石小学主任刘敬提出,要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本次跟岗与教研中看见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经验生长链,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幼儿入学后更好胜任新的学习任务。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4/27/b367567e-5d9a-4577-ae8b-054cdf1b8e92.jpg

成都市第十八幼儿园总园保教主任李楠强调,幼小衔接应是“双向奔赴”,幼儿园教师会进一步了解幼儿学习习惯形成过程和成长发展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引导。希望小学教师也能动态捕捉每个孩子的思维闪光点,正确看待入学适应期。

幼儿园用游戏守护童真的根系,小学以知识灌溉成长的高度。本次教研通过“理论溯源-跟岗观察-共研共创”,构建了“双向赋能、全链贯通”的实践框架,锚定儿童发展连续性,将游戏与学习习惯养成深度融合,破解了传统衔接中“断层化、单向化”的痛点。金牛区幼小衔接学习共同体第八联组第六小组将进一步总结教研成果,形成可推广的教育策略,制定下一步幼小衔接的具体行动计划,让衔接看得见、摸得着。(陈海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