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实验中学“非典型”两小时,让运动成为校园生活的“刚需”

2025年05月09日 17:16
摘要:在天府新区实验中学,活力是校园的底色。体育课上,学生们的身影活跃在操场各处,有的正奋力拉着弹力带,专注地锻炼腰肌和上肢力量;篮球场上,球员们尽情奔跑、投篮,挥洒着汗水;排球场地边,同学们专注地练习接球,击球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碎片化拼接激活课间活力

现场直击:操场上的“共享运动狂欢”

在天府新区实验中学,活力是校园的底色。体育课上,学生们的身影活跃在操场各处,有的正奋力拉着弹力带,专注地锻炼腰肌和上肢力量;篮球场上,球员们尽情奔跑、投篮,挥洒着汗水;排球场地边,同学们专注地练习接球,击球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小学部同样 “遍地花开”,好一派生机勃勃。小学生们活力展示课间操运动,或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简单的篮球技巧练习,小小的身影在球场上灵活穿梭;或是在教学楼的运动空间里,开心地玩着跳绳、踢毽子,阳光下的校园里“长”满了活泼的孩子们,充满童趣的欢笑声不绝于耳。

下午4:20,校园准时切换为“运动模式”——足球场上,班级联赛激战正酣,进球瞬间引发阵阵欢呼;教学楼连廊下,飞盘、陀螺、空竹等共享器材成为“抢手货”,学生们自由选取、结伴玩耍,纯真的笑容与器材碰撞声交织成校园最美的背景音乐。

天府新区实验中学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推行的「每天运动两小时」计划,并非简单地将时间进行堆砌。通过“碎片化拼接”将上午两操30分钟、中午20分钟自由运动、下午大课间30分钟、每天40分钟体育课以及每周四40分钟社团活动有机整合。5000余件共享器材覆盖民间传统与现代运动品类,搭配“分层教学”模式,让毽子、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在校园里“百花齐放”,真正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5/08/d8215cf6-f8cf-4712-ad55-4fd98f381ae2.jpg

校长的“身体优先论”:从理念到行动的突围

推行初期,学校面临双重挑战:部分教师担忧运动挤占学习时间,共享器材管理也因学生初期的无序使用遭遇难题。“身体是1,成绩是0”,基于将时间真正还给学生的目的,校长吴志平推动两项关键改革:全校器材免登记共享,打破“锁器材”的传统管理模式;针对体能薄弱学生降低考核标准,将“参与度”作为核心评价指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运动中找到参与感。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5/08/195ea193-9fe0-4d83-9b9e-a3d8bcbe3989.jpg

据德育处副主任陈亚琴介绍,为转变教师观念,学校多次召开筹备会,通过展示其他学校案例、分析运动对学习效率的正向影响,逐步消除教师顾虑。在管理实践中,学校引入退役军人担任国防体育教练,将匍匐、翻滚等军事训练融入体育课程;结合校内外劳动基地,把锄地、种植等劳动转化为“肌肉锻炼课”,实现体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时,学生会负责运动时段的秩序巡查,校医与体育教师全程在岗保障安全,形成多维度管理体系。

信任教育:当器材“敞开门”,教育“走进心”

校园共享器材区,“用后请归位”的提示牌旁,器材被学生自觉分类摆放——“无感化管理”背后,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任见证。“我们充分信任我们的学生”,陈亚琴现场分享,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在给校长的信中写到,“学校信任我们,我们也要守护这份信任”。随着教育引导的深入,器材损坏率显著下降,自主整理器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5/08/da1c4e2b-4834-48fa-8d00-4abe344ec041.jpg

这种信任催生了校园体育生态的良性循环。足球联赛中,学生自主担任裁判、记录数据;羽毛球、空竹等小众运动因“零门槛参与”圈粉无数。正如八年级班主任傅昊观察到的:“当运动摆脱‘任务感’,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奔跑的快乐。”

成长与蜕变:数据印证的多维提升

从“体质马马虎虎”到“全员体能逆袭”

「每天运动两小时」推行至今,学生体质数据呈现积极变化。引体向上合格率显著提升,不少男生从只能完成3个达到10个;800米/1000米满分率翻倍,曾经“跑一圈喘半天”的学生逐渐成为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陈亚琴感慨:“过去站军姿几分钟就有学生体力不支,现在连续运动1小时已成为常态。”

学习状态的转变同样显著。下午课堂打瞌睡现象减少,不少学生反馈“运动后大脑更清醒,解题思路更顺畅”。

科技赋能让运动更精准。三台AI智能电视支持虚拟跳绳、立定跳远等交互运动,实时记录膝关节弯曲度数、跳跃高度等数据,为教师制定分层教学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体能拔尖的学生担任课堂“小教练”,带领小组进行对抗赛;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趣味游戏逐步建立信心。运动并非“一刀切”,“一人一方案”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运动中收获成就感。

家长的反馈印证了改变:“孩子以前回家就喊累,现在睡眠质量提高了,学习更专注了”。家校协同机制同步启动,学校将寒暑假体育作业纳入德育计划,鼓励亲子跳绳、家庭徒步,让运动从校园延伸到生活。

目前,学校设有足球、篮球、排球等多个运动社团,每周四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选择。班级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等赛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傅昊老师介绍,本学期足球联赛已进行到第五轮,七年级四班和八年级五班表现优异。此外,跳绳、踢毽子等小众运动赛事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拓展与辐射

未来展望:把“两小时”变成“一辈子”

“以体育人,百年树人,需一代代接力传承。”未来,学校将深化国防与劳动融合课程,优化AI数据追踪系统,并探索校际联赛机制。谈及未来,学校表示,“阶段性成果背后,是全校上下‘把时间还给学生’的决心。”目前,学校已启动三大计划:一是深化“体育+”融合,将国防教育、劳动实践与体育课程深度结合,开发“体育+军事知识”“种植劳动+体能训练”等特色项目;二是完善智能运动系统,让科技辅助覆盖更多运动项目,让数据驱动个性化教学;三是筹建校际体育联盟,推动足球、篮球校队与外校交流比赛,为学生搭建更高水平的展示舞台;增设校园乒乓球球桌数量,让运动“随处可见”。同时联动社区资源,营造全民运动氛围。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5/09/e6ef3f3d-7b70-4931-868b-9a8693be1123.jpg

八年级四班足球前锋陈彦亨的期待代表了许多孩子的心声:“希望和外校打比赛,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进步!”从器材共享到分层教学,从国防融合到科技助力,天府实验中学正用行动证明:当运动成为成长的底色,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身心健康、眼里有光”的少年。(黄小林 易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