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八中探索AI时代下家校协同育人新路径

2025年05月09日 17:15
摘要:成都市第八中学于2025年4月30日举办了以“AI时代,如何有效实现家校协同育人”为主题的家校共同发展论坛。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机遇。为深化家校合作,探索AI背景下协同育人的新路径,成都市第八中学于2025年4月30日举办了以“AI时代,如何有效实现家校协同育人”为主题的家校共同发展论坛。

此次论坛旨在通过多元化的交流与分享,凝聚家校双方力量,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赋能。论坛分为“主题演讲”“专题交流”“主题微班会课”三个环节,从不同视角展现了成都八中的办学理念、教育特色与育人成果。

成都八中党委书记王宇致辞。王宇书记围绕“AI时代如何有效实现家校协同育人”这一主题,呼吁家庭与学校携手共进,为孩子的成长铺就康庄大道。王宇书记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首任教师,而学校则是知识传播的殿堂和成长的引路人,家校需在理念、责任和初心上达成共鸣、共情与共生。而面对信息时代的多元化价值观、双职工家庭陪伴缺失、网络沉迷等挑战,王宇书记提出要从“各自为战”转向“双向奔赴”,通过家长学校、文化讲坛、校园活动等创新实践,赋能家长、传递关爱,并落实“一生一策”个性化帮扶。这些举措已初见成效,如帮助沉迷游戏的孩子重拾学习热情,让性格阴郁的学生变得阳光自信。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5/09/86f0edce-09a6-4aa1-ba27-5a56272e4e0b.jpg

最后,王宇书记倡议家长和教师做“成长型”教育者,构建信任桥梁,坚守“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本质,以真诚对话和协同合作,共同守护孩子的未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一致性。”唯有家校同心,方能育见美好明天。

随后,成都八中高中教学副校长劳承刚及四位优秀青年教师进行主题演讲《八中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5/09/0e91ab7e-c8e6-4476-a51a-e1f6ac1a8d1d.jpg

高中教学分管副校长劳承刚——文化八中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5/09/aee7b7ef-16a1-4e0a-a915-de3aa34fc02e.jpg

成都八中优秀青年教师——李兴阳:厚重八中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5/09/076572ce-904e-46a8-aac4-3709b93a75d2.jpg

金牛区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叶雯琳:温暖八中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5/09/d411875a-5d96-4f9a-b4ac-b286b6128f18.jpg

金牛区先进个人——蒲蓉儿:尚美八中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5/09/27e62777-42e1-485f-9aed-2ebc7fbd2f66.jpg

金牛区教坛新秀、行知优秀教师——曹然:活力八中

本次论坛不仅是一次家校沟通的盛会,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深度碰撞。通过四位优秀青年教师的分享,大家看到了成都八中“厚重、温暖、尚美、活力”的多元面貌,也感受到了学校在AI时代坚守育人初心、创新教育模式的决心。未来,成都八中将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家庭携手同行,共同书写协同育人的新篇章。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在家校共育的道路上,用智慧与爱点亮每一位学生的未来!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家校协同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撑,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成都八中2025年家校共育论坛以“家校同心,AI同行”为主题,继续深入探讨AI时代家校协同的困境与策略。本次论坛汇聚了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的智慧,通过经验分享与案例剖析,为构建更高效、更温暖的家校共育模式提供了宝贵启示。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5/09/faa291d7-94df-4996-bf1e-fee54af30f0e.jpg

成都八中党委副书记、校长欧拥军作《AI时代家校协同困境与策略》主题交流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5/09/70f24184-f821-44ff-8882-4163ee77e32d.jpg

段安娜老师作《家校协同,共育花开》主题交流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5/09/1c10645b-b148-4cee-8777-28cca7ea5a8d.jpg

成都八中郑光明老师作《让爱发光,共育星辰》主题分享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5/09/607ffe6c-8e6b-4a16-b626-4622e5859f3a.jpg

王洪老师作分享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5/09/5bf8a5d5-98b8-4462-9284-4865c4a09edc.jpg

八年级家长代表作分享

家校协同是一场科技与人文的共舞,是规则与温情的融合。从校长的战略思考到教师的实践智慧,从家长的陪伴哲学到学生的成长反馈,每一份努力都在为孩子的全面发展铺就道路。希望大家以此次论坛为起点,继续深化家校合作,用理解化解分歧,用科技赋能教育,用爱心点亮未来。正如论坛所倡导的——“教育因协同而丰盈,成长因共情而绽放”!

家校共育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责任,而是需要理性与温度并存的协作。在“沟通与成长”主题论坛中,通过多元形式探讨了青春期教育、家校矛盾化解等核心议题,为家校共育注入更多思考与力量。

青春期的“静待花开”

李茵老师的微班会《花开有时——写给未来的一封信》,以“时空对话剧场”“数据思考”等创新形式,引导学生将青春期的情感悸动转化为成长动力。通过一封封写给未来的信,孩子们学会了用理性与期待拥抱成长,而家长们也从中感悟到:教育不是“摘果”,而是“育树”。

/data/storage/Upload/cditvcn/2025/05/09/2c9cc1c7-fab3-4113-b1a5-18862f4150f2.jpg

班会结束后,心理教师从家校协同和心理学专业视角进行了深度点评。她们提出,面对青春期的情感萌芽,家长更应成为“成长的观察者”,以共情代替焦虑,用倾听代替说教;而家校协作的核心,在于通过双向对话建立信任,用行动协作替代互相指责。两位专家特别强调,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中的“人情温度”始终不可替代——技术可以辅助沟通,但无法替代心灵共鸣的珍贵。

随后,论坛将目光转向家校沟通中的现实难题。七年级2班学生带来的情景剧《被夸大的“校园事件”》,生动演绎了因信息偏差引发的家校矛盾。从误解的产生到信任的重建,张慧蓉老师结合真实案例,分享了化解危机的关键策略:以共情倾听为起点,用透明沟通打破隔阂,最终通过协作行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让在场家长和教师深刻意识到,当家校关系遭遇“风雨”时,唯有共同撑伞、以情破冰,才能守护教育的初心。

活动尾声,家长们在交流环节中纷纷感慨:教育需要家校同频共振,既要有理性引导的策略,更需保留情感的温度。无论是青春期的困惑,还是突发矛盾的处理,唯有双向奔赴的沟通,才能让每一次对话成为滋养成长的阳光。这场论坛不仅是一次智慧的碰撞,更是一场关于信任与协作的温暖宣言——教育之路虽长,但携手同行,未来可期。(江蕾 郑诗钰 黄晨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