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体育课邂逅应急救援,七中育才让运动场变身生命教育场
当体育课邂逅应急救援,当运动场变身生命教育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5月16日,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学科教学实践,点燃锦江区中学体育跨学科专题研讨活动,同时也为火热进行中的球类活动月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锦江区体育教育工作者齐聚育才,共同见证一场融合运动激情、生命教育与学科创新的跨界教育盛宴。
沉浸课堂育生命:跨学科教学激发学习热情
在操场临时搭建的“应急救援实训基地”中,何彪老师带来融合体育与生命教育的示范课《生命安全——应急逃生》。
“火灾逃生黄金时间有多长?”“不同场景如何选择最佳逃生方式?”通过模拟烟雾逃生、灭火装置实操、路线判断训练等活动,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奔跑、交流、思考,在跨学科情境中习得关键生存技能。课程巧妙融合了物理知识、生物常识与公共安全知识,生动演绎了体育课程作为生命教育主阵地的育人价值。
竞技赛场燃热血:球类联赛释放青春激情
活动现场,与会教师代表同步观摩了“育才杯”球类联赛的火热现场。
篮球赛场,精准传球与默契配合层层推进,排球网前,腾空拦网与奋力救球交替上演,运动员们的每一次拼搏都点燃观众激情。记分实时更新,啦啦队的欢呼与掌声交织,构成校园里最动感的节奏。值得一提的是,联赛中专门设置的“运动损伤应急处理”实训演练,将体育竞技与生命安全教育深度融合,不仅增强了学生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也实现了体育课堂“育身”与“育德”的双重价值。
篮球比赛现场
排球比赛现场
智慧共享平台:教学理念深度交锋
在随后的教研分享环节,贾彦彬老师以《五育融合视域下的体育育人实践》为题,深度解读学校“三维一体”体育课程体系:基础课程夯实体能,拓展课程发展特长,创新课程提升素养,构建全链条育人路径,赢得参会教师高度认同。
紧接着,何彪老师对本次示范课进行课例解构,详细剖析“项目式学习+体育教学”的融合路径,从课程设计、资源准备到评价机制,呈现了一条具有推广价值的跨学科教学范式。
专家引领赋能:跨界思维拓展教育边界
在学术厅的专题分享中,锦江区体育教研员杨伟老师以“三个突破”为关键词,精准总结此次研讨的价值:突破学科边界、突破场地限制、突破评价维度,他还首次提出打造“15分钟应急教育圈”的本土化实施路径,进一步推动体育与生命教育深度融合。
压轴登场的成都市教研员罗亚和老师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思考》为题,系统解析体育跨学科教学从“学科+”走向“超学科”的路径策略,结合20余个典型课程案例,为参会教师打开更宽广的教学视野,也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教育创新的生命力正悄然在运动场上拔节生长。
一次跨学科实践,照见的是课堂的无限可能;一次理念的融合,打开的是教育的全新维度。从“体育+生命教育”的探索出发,七中育才用一场实践告诉大家:真正有力量的课堂,源于对学生真实需求的回应;真正有温度的教育,来自学科之间彼此照亮的勇气。
未来,七中育才将继续以“课程整合”为驱动、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推动“体育+”深度嵌入学校教育生态。在更广阔的教学场域中打破边界、激发协同,让体育不仅强健体魄,更涵养品格、启迪智慧、点亮生命。
在教育的赛道上,学校愿始终奔跑在“为成长赋能”的路上,用跨界融合之力,托举每一位学生向阳而生、全力生长!(江蕾 蒋东源 张睦平 袁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