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传统教育边界,仁里小学家校携手重构教育新生态
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诗意共长”正流淌在崇州市仁里小学校(成都市草堂小学崇州校区)的育人实践中。当三尺讲台延伸向广袤的生活原野,当家长的经历化作生动的教育脚本,崇州市仁里小学打破传统教育边界,重构教育新生态——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正用开放空间唤醒每个生命的成长自觉。
天青诗社马轻舟妈妈以牙齿为引,带领孩子们穿越乳牙的萌发与恒牙的坚守。显微镜下,科学的严谨与童真的好奇在此碰撞,种下“健康身心”的种子。
琼琚诗社刘恩佑妈妈揭开“牙齿的秘密”。从乳牙萌发到恒牙守护,从医药小知识到口腔健康图谱,科学的严谨与生活的趣味在此交织。
月白诗社杨舜然妈妈以医疗课程为媒,用听诊器的震动传递健康的密码。孩子们感悟“健康生活”不仅是口号,更是对自我与他人的珍视。
浮光诗社王月琳妈妈向孩子普及医疗知识,医学的真谛不仅在于治愈疾病,更在于唤醒每个人对健康的敬畏与守护,让科学的健康观扎根于生活细节。
山岚诗社贾雨潼妈妈化身“安全导师”,以消防知识为引,带领孩子们走进责任担当的实践课堂。在互动中种下守护生命的种子。
辰砂诗社杨鑫雨妈妈演绎海姆立克急救法,以模拟演练唤醒“担当意识”。孩子们的手掌贴上同伴的后背,这一刻,对生命宝贵的感悟油然而生。
辰砂诗社“家长课堂”迎来特殊一课——刘佳欣爸爸以真实案例为教材,身着警服阐释规则与勇气的力量。从社区安防到案件追踪,多年警涯故事化作生动的法治启蒙课,孩子们读懂了责任担当的分量,更在心田播下立志高远的种子。
这种打破边界的教育实践,正在重塑家校关系的底层逻辑。家长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教育的协同者——他们带来的不只是专业知识,更是鲜活的人生样本。
在仁里,课堂是“万花筒”,每一次家长进课堂都是一次未知的惊喜,每一段知识分享都是一场跨越职业与生活的对话,这是教育最生动的解法,每一次角色转换都在印证最好的课堂永远向生命敞开。(黄小林 张嘉 陈庆雪 王浩宇 邹涵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