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灯为媒、以艺为魂,泡小西区“桐”园灯火“点亮”千年文脉

2025年06月17日 16:16
摘要:6月10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2025年成都市青羊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周系列活动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第五届端午游灯会璀璨启幕。

蝉鸣仲夏夜,提灯游“桐”园。6月10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2025年成都市青羊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周系列活动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第五届端午游灯会璀璨启幕。这场以灯为媒、以艺为魂的盛会,将非遗的千年风雅化作可触可感的童趣,在泡桐树影间编织出一幅“活态传承”的锦绣画卷。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成都市青羊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指导,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与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联合主办。同时,活动还得到了成都市光华街道东坡路社区、成都西村新体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胜西小学文兴分校、成都市彩虹小学、成都市实验小学明道分校等多家单位的协办支持。教联体携手合作,共同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一曲《奇狮妙想》,非遗的韵律在“桐”园中跃动,孩子们用灵动的舞姿诠释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各位来宾轻触屏幕,倒计时声中,灯光如繁星般点亮,照亮了“桐”园,也照亮了非遗传承的道路。

群馆博览非遗韵

经过5年多的实践探索与成果提炼,灯彩博物馆进一步从课程建设的角度进行了迭代升级,非遗匠作与现代科技在此交辉,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在此具象。灯彩博物馆以“三合”课程体系,让文化自信在灯彩中生根,养文化正源,续传承之脉。

20250617_143043_276.jpg

润心堂以廉洁文化、红色文化引领,养浩然正气,实现思政教育正心。活动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书画名家挥毫泼墨:写24字核心价值观,画花鸟虫鱼,一幅幅作品生动诠释廉洁文化,引得大小泡泡们驻足学习,流连忘返。

20250617_143043_277.jpg

家风馆以家庭这一社会最小的细胞引领,养正人君子,实现家庭教育正身,通过家训书法、姓氏文创等实践,引导学生探寻家族根脉,传承优良家风。同时,校家社协同育人中心积极引入多项非遗技艺,素雅的瓷胎竹编、独特的扎染布艺、流光溢彩的点翠,以器物之美丰富了活动体验。

妙笔丹青绘非遗

特色课程师生化身文化使者,焕活非遗技艺,织就神奇的艺术天地。这束艺术之光,既点亮发现美的眼睛,更在“桐”心深处种下传承与创新的星火!

20250617_143043_278.jpg

灯彩整合课程从欣赏与评述、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综合与探索等多个维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灯彩艺术。师生们用细细的竹条搭出小动物的骨架,给彩灯穿上彩纸做的漂亮衣服,一盏盏彩灯亮起来!小兔子灯笼眨着金箔眼睛,小鱼灯笼甩着流苏尾巴……这些会发光的小精灵,都是用彩纸、铁丝变出来的魔法。

20250617_143043_279.jpg

“桐乐水韵”课程以水彩为媒介,融合传统节日文化与生活美学,通过笔尖的晕染与叠色,捕捉节气更迭、记录成长故事、抒发情感涟漪。师生们蘸着彩色的颜料,在宣纸上画呀画。把清明、芒种、小暑等二十四节气都画进了画里……每一幅清亮亮的画纸,都藏着孩子们发现的文化秘密。

20250617_143043_280.jpg

水墨画课程以毛笔、宣纸、墨为材料,引导学生体验水墨交融的奇妙变化,感受干湿浓淡的墨色趣味,在“似像非像”中感悟传统艺术的意境之美。“刷刷刷……”蘸上墨水,在纸上画出远处的山和云朵。这里勾一勾是教室的屋顶,那里点一点是飞过的小鸟。水墨在纸上跑起来,变成会呼吸的山水画,连风都悄悄住进画卷里。

20250617_143043_281.jpg

版画课程以画笔、刻刀为工具,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拓印技法,在刻绘间锻炼手脑协调能力,激发艺术想象力。课程特别注重将创作融入校园文化,通过开发特色文创产品,让版画艺术装点生活。“咔嚓咔嚓……”刀尖走过的地方,木头屑像雪花一样飘下来,露出漂亮的木纹路,同学们把课桌的线条都刻进去,让木板变成会讲“桐”园故事的魔法板!

20250617_143043_282.jpg

这个亮闪闪的灯彩文化体验区,是五年级“小泡泡”们亲手策划、打造的魔法天地,他们可做了一个大项目:像探险家一样先钻进校园灯彩博物馆里寻宝,又跑到自贡灯彩王国大开眼界!学了一身“灯彩”的本领后,他们脑洞大开,创作了会咧嘴笑的兔子灯、随风转动的荷花灯……这些会“讲故事”的花灯宝贝,点亮了校园的夜晚,也点亮了大家心中传承和创意的小星星!

巧手匠心制非遗

20250617_143043_283.jpg

活动中,青羊区非遗保护协会的匠人们带来了独特的绳编结艺、灵动的棕编蚱蜢、传神的皮影制作……指尖翻飞处,传统技艺褪去沧桑,焕发出千年非遗的青春光彩。

20250617_143043_284.jpg

在青羊校园内,非遗的种子正在萌发新芽!成都市胜西小学文兴分校用“剪纸”定格天府千年,成都市彩虹小学以“面塑”融合传统与流行,成都市实验小学明道分校“银丝画语”绘就蜀韵新篇。三所友好学校以匠心巧思,让传统技艺绽放独特光彩。

20250617_143043_285.jpg

泡小西区的五年级学子也化身“小小非遗传承人”,汉服轻扬、风筝翩跹,他们用丝巾拓印着宋韵纹样,用手绳编织着端午祝福。

佳肴美馔品非遗

20250617_143043_286.jpg

粽香裹着艾草的气息,糖画在阳光下流转晶莹,三大炮“砰砰”落盘,酸梅汤泛起冰花……非遗美食市集里,味蕾承载着巴蜀记忆。孩子们捧着糖油果子奔跑,老艺人笑着讲述“耀华五酥”的往事,烟火气中,舌尖上的非遗悄然传承。

非遗绝技展风华

20250617_143043_287.jpg

小木偶蹦跶着跳圆舞曲,细线儿牵着它们转圈圈;大魔术师挥挥披风,“咻”“咻”惊呼声与掌声交织成曲;灯光熄灭,皮影小人在幕布后面和你玩捉迷藏。

20250617_143043_288.jpg

灯会一角变身“古风小赛场”!蹴鞠小皮球蹦跳如兔,小泡泡的脚丫追着跑;竹箭“嗖”“嗖”飞向箭靶,“叮当”响中比准头;“桐”心协力舟行万里,千年桨声划进了新时代。在这里,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触手可及的欢乐,在一双双“桐”眼中燃起文化自信的星火。

泡泡市集寻非遗

20250617_143043_289.jpg

当书本上的知识跳出课堂,会变成什么?语文摊位中的藏头诗、道法小铺内的党史灯谜、科学实验“无字天书”、心理点位套环舒缓心绪。孩子们在各个“学科小店”穿梭,发现学习的无限可能。

20250617_143043_290.jpg

班级市集更是妙趣横生:手作香包、扎染手帕、班级文创、非遗折纸……非遗在传统与创新间焕发新生,在蓝色桐园里完成了一场具有班级特色的童趣对话。

书卷轻启读非遗

20250617_143043_291.jpg

书香氤氲处,孩子们捧着非遗地图书如获至宝,讲着非遗知识精彩不停。非遗不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图文并茂的启蒙,是可触摸、可阅读的童年伙伴。当书页翻动,千年文脉便在稚嫩的指尖流淌。

20250617_143043_292.jpg

灯火长明,传承不息

当非遗遇见“桐”真教育,千年技艺便有了青春的翅膀。在“无人不课程、无时不课程、无事不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以游灯会为笔,绘就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交融的画卷,让非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这场游灯会,是青羊区“非遗+教育”的创新答卷,更是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

20250617_143043_293.jpg

未来,非遗灯火将永驻“桐”心,照亮从校园到世界的文化传承之路,让中华文明在代际传递中生生不息。(赖波 苏彦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