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解码心灵成长!新津一小心育课上演“技术 + 情感”双螺旋
六月盛夏,教研的沃土被阳光滋养,数字教育的浪潮正澎湃而来。近日,成都市新津区第一小学发展共同体和成都市周泽英名校长工作室以“AI+教学——探索智能时代的课堂变革”为主题,开启了一场融合智慧与创新的心理健康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了“线上+线下”双线模式,成都市区域教育联盟第三联盟“3R”学校发展共同体、新津一小教育集团成员校、结对学校干部教师及成都市周泽英名校长工作室成员等200余人参与。
活动中,新津区第一小学古蕾老师带来《五彩斑斓的情绪》一课。课堂以沉浸式蝴蝶拍放松训练开场,通过抓逃手指游戏、《头脑特工队》片段赏析、AI情景互动、“手指行动”书写情绪及原因,共同探寻情绪转化策略等环节,形成“认知情绪-接纳情绪-调节情绪”的学习闭环。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情绪的复杂性,进而掌握调节情绪的策略,实现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
课后,古老师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方面展开说课。
新津区第一小学杨明秋、向茂琳、吴鸿宇三位老师,借助“互联网+教师评价”平台,从教学结构、认知层次、ST量表三个维度,对本课进行定量、可视化精准点评,从平台反馈数据来看,这是一节深度践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实现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的优质课例。
主题分享环节,王敬老师以《数字技术赋能、守护心灵成长》为主题,提出AI为心理健康课堂注入新活力——通过把AI技术与教育智慧深度融合,搭建起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并行的创新路径,让数字技术真正成为守护孩子们心灵成长的智慧力量。王金梅老师在《五彩情绪课堂——从认知到调节的教学实践》中,分享以多元化评估驱动教学反思,强调将情绪管理融入日常教学。陈雨婷老师在《寓教于乐,让心灵绽放光彩》中,介绍前沿技术与心理学理论结合,构建趣味心育模式,为心育提供创新方案。
新津区第一小学副校长张燕翔总结指出,本次课例有三大亮点:突出学生主体,聚焦核心素养;借助AI赋能,提质增效;环节设计精巧,逻辑严密。她还建议可依托四川省学生心理咨询“树洞”云平台,为学生提供即时情绪疏导服务。
心育征程,步履维艰却意义非凡。愿每位教育者皆能汲取今日研讨智慧,将AI的精准洞察与人文的温暖关怀深度交融,创新教学之法,深耕课堂之田。老师们以技术为舟楫,以育人为初心,在智能时代并肩守护心灵向阳生长,让教育沃土绽放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