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湖小学“柔软”述说“硬核”课题
科研是教育改革的灯塔,开题是研究航程的起点。近日,2025年度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主研人员培训会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举行。成都市龙泉驿区天鹅湖小学申报的市级规划课题《指向创新实践的小学科学教育拓展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作为唯一一个小学段示范性课题,作开题论证。
现场:当严谨论证遇见鲜活案例
在主会场举行的2025年度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主研人员培训会上,成都市教科院邀请到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任祝庆东带来《课题立项后:如何把“行动”变成“行动研究”》专题讲座。他以丰富的案例与实操方法,引导老师们理解科研课题的实施路径与测量方式,让“研究”不再遥远,让“行动”更有方向。

下午,四个分会场也同步举行了开题观摩会,天鹅湖小学课题组作为小学分会场的开题论证会示范课题。本场开题会邀请到成都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果仁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薛巧巧副教授、成都市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孙倩作开题指导。论证会由龙泉驿区教科院科研部部长李明隆主持。

天鹅湖小学校长周学静作为课题负责人率先发言,她以充满教育情怀的言语,介绍了学校“看见你的美”的办学理念以及系统性构建的SWAN课程体系。她全面地阐述了课题发起的初心与现实考量,并隆重介绍了由副校长、科研主任、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构成的课题组核心成员。

在随后的课题组联合陈述环节,主研教师们从容自信,侃侃而谈,依次进行了开题报告、调查报告、文献综述的汇报,并生动分享了温暖的典型案例《奇妙的生命之旅》。
胡超和邱卓茜两位老师详细阐述了学校构建的SWAN课程体系及其实施方式。报告不仅目标明确、内容详实,更在实施路径上设计了“基础拓展·延伸拓展·创造拓展”的三级课程架构,搭建了以“项目式课程周”“星光课程集市”等多项融合拓展课程的多元载体,展现了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的完整闭环思维。


科学组李悦老师向大家分享了基于千余份师生问卷和深度访谈的调查报告,这份被专家称为“极具说服力的研究基石”,精准揭示出“学生创新实践需求旺盛与课程供给浅表化”之间的核心矛盾,以及教师在课程开发中“思路不清、资源不足”的现实困境,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于真实土壤。

此外,课题组对218篇核心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清晰界定了“创新实践”这一核心概念,在文献综述环节,冯晓梁老师分享了当前研究在“课程系统化建构”与“能力进阶评价”方面的不足。这份综述展现了深厚的理论功底,为整个课题找到了精准的学术定位和突破空间。

在案例分享环节,郭静老师深情讲述从孵化鹌鹑到感悟生命的温暖故事。《奇妙的生命之旅》这个案例完美诠释了何为“创新实践”:从真实问题出发,经历猜想、验证、设计、物化、迭代乃至情感升华的完整历程。科研被赋予了最动人的温度。
在此次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孩子们从探究鹌鹑蛋变成鹌鹑仔开始,经历了一场生动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不是生命知识的宣讲,而是在经历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增长生命知识、唤醒生命意识、培养生命态度。“孩子们通过每天观察、记录蛋的变化,见证了生命的诞生历程,在参与小鸡生命历程的过程中获得了自我成长。这也许就是最好的教育。”专家组一致认为,这正是课题理念最鲜活、最成功、最温暖的预演。

专家:在高度认可中指明航向
三位资深专家的点评,既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把脉,也是对课题组前期工作的极大肯定。
薛巧巧从学术角度充分肯定了课题组对“创新实践”概念界定的前沿性和准确性。她指出,将“创新”视为一个贯穿探究全程的“过程性能力”而非结果性的“小发明”,是理念上的重要突破。她期待课题组能在不同学段学生创新思维的表现性评价上,打造一份可观测、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资源包,并最终形成一套课程开发范式。
孙倩对课题给予了“立意高远、基础扎实、设计规范”的高度评价。她认为,该课题有三大创新:一是理念新,二是结构新,三是路径新。课题精准切中了国家科学教育战略与学校实际需求的结合点,前期调研工作尤为出色,“用详实的数据说话,让研究有的放矢”。她建议后续进一步强化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对接,重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让拓展课程与国家课程形成育人合力。
杨果仁充分肯定了天鹅湖小学卓越的办学内涵与特色,并盛赞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极强的实践指导价值”。他特别欣赏课题组对“三级课程体系”的构思,认为这有效解决了课程碎片化的问题。他建议在实施中重点关注过程性评价工具的开发,用好SWAN课程体系并大胆探索“校馆合作”“校企联动”的资源整合新路径。



背后:每一份荣光都源于团队的温度
一场备受赞誉的高质量开题背后,离不开专家们的支持以及课题组成员数月来的潜心钻研与精诚协作。本课题前期得到了省教科院郭斌所长、金牛区科研教研员张敏老师指导。尤其在龙泉驿区教科院的悉心关怀下,李明隆亲力亲为,多次对课题进行“面对面”的精准指导,从报告整体框架结构到终点段落措辞表述,都做到了精益求精。
天鹅湖小学校长周学静作为课题的总舵手,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为研究把准了方向,注入了灵魂。副校长钟月函则全程跟进,严格把关每一份文本的质量与细节。课题组全体成员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凝聚成一支极具战斗力的科研队伍。他们反复研讨,精益求精,将教育现场的鲜活实践,淬炼成严谨的学术表达。这份成果,凝结的是团队的智慧,彰显的是对教育科研的敬畏与热爱。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今日的开题,是明日实践的蓝图;今日的观摩,是未来课堂的种子。愿天鹅湖小学教育人以科研提升育人品质,以创新夯实教育基石,共同见证教育的美好发生。(赖波 邓雪琴 李柯洁)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803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