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玩出新花样!华阳幼儿园助力孩子体能全面发展
为深入实施《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构建学段沟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机制,充分发挥幼小衔接长效机制与教育生态的积极作用,近日,四川天府新区华阳幼儿园大班组以“解锁体育器材,玩转体能循环”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跨学段的深度联合教研。本次活动特邀华中附小体育教师、各园区教研组长及体班教师共同参与,旨在通过双向奔赴的研讨,构建科学、顺畅的幼小体育衔接。
聚焦真问题:从“户外自主锻炼”到“科学的体能循环”的平稳过渡
幼小衔接不仅关乎知识与习惯,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的衔接同样是关键一环。大班幼儿正面临着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自由活动,向小学有组织、有要求的规范化体育课堂过渡的挑战。活动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引领成为首要亮点。他们从器材的规范使用、安全注意事项等基础层面入手,为幼儿园教师带来了小学专业的体育教学标准。同时,针对“低龄幼儿能否简化器材使用动作”等现实困惑,双方展开了务实讨论,这不仅是一次操作技能的培训,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为统一器材使用标准、弥合教学断层奠定了坚实基础。



探索新路径:以“科学循环”驱动幼儿体能全面发展
本次教研的核心在于优化幼儿园“体能大循环”的经典活动模式。教师们跳出固有思维,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纲,围绕层次性与差异性、科学性与效率性、流畅性与秩序性三大核心问题展开了沉浸式研讨。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们亲自上阵,体验调整后的体能循环游戏。这种“从儿童视角出发”的实践方式,让他们能更敏锐地发现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不合理之处,使优化方案真正落地、科学有效。



构筑共同体:搭建幼小体育教研的立交桥
本次教研超越了单次活动的范畴,其深远意义在于搭建了一个可持续的跨学段体育教研沟通平台。小学教师带来了对儿童体育素养的远期展望,幼儿园教师则贡献了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深度理解。双方在共同优化“小中班体能循环路线”的过程中,实现了教育视野的前后延伸与融会贯通。

这不仅是一次关于器材和路线的研讨,更是一次关于儿童发展连续性的深度对话。它成功地将幼小衔接的关口前移,统一了体能培养的方向,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跨学段衔接能力。(黄小林 杨婷 潘志梅 罗红)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803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