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的文化内涵 总有一份让你钟情

来源:看度新闻 2022年08月20日 17:56
摘要:“一花一世界,一园一特色”。

成都拥有很多传统老公园,这些公园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特色亮点各不相同。有的雅趣、有的市井、有的厚重、还有的充满着诗情画意,相信总有一款会让你钟情。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不妨走进市中心的百花潭公园,从这里开始感受公园里的文化内涵。

逛百花潭公园,最不能错过的就是慧园。据成都百花潭公园工作人员朱轩萱介绍,慧园是百花潭公园的一部分,这里是根据巴金先生家春秋三部曲小说中的家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打造的一个院子。慧园由广场、建筑、园林三大区域组成。景区占地26.5亩,是成都唯一的著作园林。

百花潭公园内的慧园

1904年,著名作家巴金出生于成都正通顺街98号。遗憾的是,巴金出生地的深宅大院并没有保留下来。不过,家乡人还是以巴金为主题打造了一个去处,那就是如今百花潭公园里的“慧园”。如今这里也是巴金文化体验馆。走进慧园,这里有很多巴金老人的珍贵实物。在这里也能感受到这位文学巨匠的那份家国情怀。循着巴金先生的脚步,深深体会爱国主义情怀。如今这里也是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感受完了百花潭里面的慧园,我们可以到百花潭里另一处特别的地方——充满雅趣的川派盆景园,感受川派盆景的文化内涵。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人们常用这句话形容大千世界的无穷意境。而盆景正是将大自然的草木丛林、山石微尘巧妙浓缩于盆钵之中的一门中国传统艺术。

据成都百花潭公园盆景发展科负责人陈华介绍,川派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中最具影响力的五大流派之一,主要分为树石盆景和山水盆景。树石盆景用多株树桩进行组合造景,配合其他素材,构成千姿百态、极具诗情画意的盆景景观。山水盆景一般选用虎皮石、沙积石等,加上六月雪、虎刺等小型植物组成,展示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光。

园内陈列着的各类可供观赏盆景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这是诗人杜甫对当年美景的生动描述。百花潭的美,是有历史底蕴的。难怪不少游客喜欢到百花潭来走走逛逛,感受鸟语花香的同时,品一品这里的文化内涵。而“川派盆景园”紧挨着百花潭公园的北大门,由室外盆景展区和川派盆景资料馆、回廊、亭台等景观组成。走进园内,人们能把川派盆景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知识不足的人们来说,能起到真真切切的科普作用。

逛了川派盆景园饱了眼福,也该休憩一下,坐下来品一口茶了。说到咱成都公园里的茶馆文化,那就必须得去成都市人民公园里的鹤鸣茶社感受一番。

泡上一杯茶,竹椅上一坐,摆起龙门阵,打发一下午的休闲时光。这样的安逸生活绝对是成都这座公园城市烟火气的一大特色。而说到喝茶好去处,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当仁不让,绝对是成都老茶社人气“头牌”。

鹤鸣茶社是人民公园园内三大文化之一,也是成都茶馆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每年,这里要接待五万人,不仅有外地游客,还有国际友人。甚至连德国总统、西班牙大使都曾到鹤鸣茶舍感受过品茗的休闲之感,不少影视剧组也都喜欢来这里取景,喝茶、聊天、采耳、看川剧......这些都是感受公园城市里休闲生活不能错过的体验。

依水而建的鹤鸣茶社

鹤鸣茶社内有一对黑漆柱子,上面刻有一对烫金对联: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这副对联的意蕴颇为值得人们玩味——茶客之意当然不在茶,来鹤鸣茶社很多人不仅仅是奔着那一茶一水,闲聊谈心、你来我往才是个中精髓。

鹤鸣茶社始建于1923年,距今已经有近百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茶社之一。据传,鹤鸣茶社原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大邑龚姓人家所建,1923年,他租用当时少城公园的一块地皮,建了个亭式厅堂茶社,取名为“鹤鸣”,没有横额,只有一个小吊牌挂在柱头上。

自1911年建园,公园内就有鹤鸣、枕流、绿茵阁、永聚等6家茶社,各行业人士都按照各自的职业和地位在茶园内聚会。当时的成都茶馆也分等级,各行各业的人士也有固定的茶馆。而少城公园(人民公园的旧称)的6家茶馆,“枕流”茶馆是以青年学生为主;“绿荫阁”茶馆是政界人士和士绅的地方;“永聚”茶馆是比较上层或比较有钱人的地方,也是当时成都商界谈生意的地方;“射德会”茶馆多为军政界上层人物喝茶、活动的地方,平民百姓少有踏入;鹤鸣则是校长、教师和公务员为主等文化人的聚集地,是人民公园唯一未曾迁址的百年老茶社,解放前以“六腊战争”而闻名。

随着时代的变迁,其他5家茶馆命途多舛。1940年,鹤鸣茶社转租给了熊绰云,请书法家王稼桢题写了横额。解放时,熊绰云将幸存下来的鹤鸣茶社交给了政府,此前题写的横额在1952年修公园时被拆除。1988年6月,王稼桢先生重题“鹤鸣”横额。3个月后,沧桑的鹤鸣茶社迎来新生——政府花费11万重新修整鹤鸣茶社。11万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让沉寂多年的鹤鸣茶社重新焕发魅力。

品完茶,不妨寻着成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墙的古迹,来到了位于新都的桂湖公园。感受这里的状元文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这首开篇词可谓是闻名遐迩,被改编成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后,更是久盛不衰。这首词的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官员杨慎,他还有一个人们广为熟知的名字,杨升庵。他在成都的故居,现被称为杨升庵祠。

桂湖公园

杨升庵祠内,有一处风光秀丽的人工湖。明正德嘉靖年间,杨升庵常在这里读书和游玩,并“沿堤遍栽桂树”,同时培植风景,兴建园林,桂湖自此名扬天下,杨升庵祠也成为了桂湖的主体建筑。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曾将桂湖公园作为外景拍摄地,当年《红楼夜宴大观园》这场戏,就是在桂湖公园内荷塘旁的小锦江拍摄的。

至此,位于成都北门的桂湖公园,与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两大著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桂湖公园虽然占地不大,但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精致却是那里的一大特色,一步一景,都充满着诗情画意,再加上有“状元”杨升庵的加持,其文化历史内涵更是厚重非凡。

清晨,当一缕阳光照射在桂湖公园内的古城墙上时,整个桂湖公园显得极为古朴宁静,走在这里仿佛时间都放慢了脚步。这里不仅是明代状元杨升庵的旧居,也是新都人心里最具灵气和文化内涵的地标公园。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专门给桂湖题了一副对联:“桂蕊飘香美哉乐土,湖光增色换了人间”,这一对联在桂湖公园的门口处就能看见。新都桂湖文化旅游区工作人员刘丹介绍说:“这个对联以‘鹤顶格’的形式将‘桂湖’两个字嵌入其中,赞美桂湖的景色和风貌。”(鹤顶格:对联中嵌字联的一种,又称“冠头格”“凤顶格”“丹顶格”“顶头格”“藏头格”等。即是要嵌入的两个字分别放在上、下联的第一个字的位置上,就像仙鹤头顶上的一点红,尤其令人醒目,因而得此名。)

以古城墙为分界线,园区一侧是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典园林,而另一侧就是新都区政府重点打造、供大家休息和玩乐的新桂湖公园。“老桂湖”着重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新桂湖”供市民娱乐休闲,“新老桂湖”既在功能规划上做了划分,又做了很好的融合,是市民周末游玩的好去处。

据新都桂湖文化旅游区工作人员余卓然介绍,新都桂湖最大的特点是依托古典园林,游客在欣赏美景之外还可以从中提取历史内涵,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的熏陶。作为传统文化研究工作者的余卓然,在新都桂湖公园已经工作了近五年。用他的话说,桂湖公园的魅力渗透在了园内老城墙的一砖一瓦中,宁静中散发着光芒。

苍翠古朴的新都桂湖公园一角

新都桂湖的美,无需过多华丽词藻,一草一木,亭台楼阁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积淀。为将公园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有效推广,让更多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桂湖文化,而不仅仅只停留在走进园里赏花、拍照、散步等流于表面的形式,公园方也做了不少努力。

余卓然介绍说,基于“公园+文博单位”的独特性质,桂湖公园开展了很多文化文物相结合、针对于青少年研学和宣传的社教活动,用各种方式加强园林文化公园文化和历史文物相关文化的保护和宣传。除此之外,他们还在数字化方面进行努力创新,把园内重要点位做成可以免费扫码收听的微信卡片,让游客在没来到公园之前,就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到公园里的重要历史文化点位、重要植物代表的相关信息。

为了吸引游客,新都桂湖文化旅游区还将桂湖公园和新都博物馆打通,融为一体。游客在逛公园欣赏完自然风景后,不用出园区就可以移步到博物馆和汉代出土文物来一场“邂逅”。

看度-公园城市频道记者:黄河

编辑:朱书婉

版面编辑:陈轻语

责任编辑: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