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超大城市如何先行先试

来源:成都日报 2023年03月08日 15:16

杨开忠

公园城市示范区一角 图据成都日报

核心观点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就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系统谋划发展的生动实践。

▶特别希望成都能够抓住党中央赋予的历史使命,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成都有条件建成全国甚至全球数字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或数字绿色融合发展的标杆城市。

▶成都跳出去建新城、新区,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的要求。

访谈嘉宾

杨开忠

经济学博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等职。曾任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纲要起草小组成员,北京大学秘书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等职。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项目,发表学术论著400多篇(部),曾获多项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七个维度看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杨开忠: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之一,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推进高质量发展。从国际比较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首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以资本为中心的也不是以生态为中心的,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其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抓住人口规模巨大带来的红利,在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中充分利用和享受规模经济,也要迎接人口规模巨大带来的挑战,在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中防止超过生态容量。比如我们开发一个生态旅游景点,面临巨大的人口规模,必须重视生态景区的容量管理,否则会破坏生态环境,无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物质文明、发展生态经济,也要精神文明、发展生态文化,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五大生态文明体系,充分体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要建设美丽中国,也要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共建清洁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多经济发达、生态环境好,但在很大程度上把污染物转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或者后发国家。过去我们也深受其害。与此不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力求避免把污染物、把环境损害的代价转移给后发国家,而且也要帮助后发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

第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要求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现代化,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例如,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因而我们要坚持系统治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就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系统谋划发展的生动实践。

第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发展生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要保护生态,强调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第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重视市场的作用,也重视政府、社会的作用,还重视道法自然,强调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改革的办法破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障碍,形成基于自然、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社会相结合的体制机制。

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

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意义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如何担当好探索城市现代化建设国家试点示范的时代使命?

杨开忠: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无疑要落脚在地表空间,而且,这个落脚落得好不好,对生态文明兴衰具有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决定作用。因而,空间组织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空间组织,十分强调建设美丽地球、美丽国土、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

用怎样的实质性方法在空间上组织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呢?最近几年来,我在不同场合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以流域圈为基础,开发和实施基于流域圈的生态文明建设方案。这是从面状地域角度提出的主张。鉴于城市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日益突出的主体地位及其直接影响远远超越城市边界的事实,我从点状地域角度提出另一种与基于流域圈互补的方法,这就是以城市为主导的生态文明体系解决方案。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正如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科学研究所表明的,适宜的高密度城市生活有利于生态保护。因此,城市缓和了工业文明对生态的冲击。可以讲,没有城市这一伟大发明,工业革命将带来比现今更加严重的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类文明生态转型,营造美丽人类世界,更要依靠城市转型,以城市为主导。从城市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我们可以说,没有生态文明的城市—“公园城市”,便没有生态文明。

成都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意义。成都要担当好探索城市现代化建设国家试点示范的时代使命,我建议要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坚定树立公园城市的理念。公园城市本质上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它根本不同于“城市公园”。从人类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关系来看,城市公园体现的是把“生态系统看作人类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的理念,是工业文明时代城市这个人类系统包含的生态系统;公园城市则强调人类系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作为人类系统的城市包含于生态系统之中,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成都各方面都要树立公园城市理念,让公园城市建设成为官产学民各方面的自觉行动。

二要做好公园城市的顶层设计。公园城市要按照公园包含城市、生态系统包含人类系统的理念进行规划。有的认为公园城市仅仅限于城市建设,其实不是这样。公园城市建设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和空间等城市的各个方面。

第三,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党的二十届中央二中全会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新部署。下一步,地方层面也将有相应的落实举措。成都要贯彻好中央的要求,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第四,要抓好公园城市人才队伍建设。公园城市建设归根结底是要人去做。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成都要对干部进行系统培训,促进他们真正有能力担当好探索城市现代化建设国家试点示范的时代使命这份责任。对普通市民,要通过媒体宣传、政策宣传等不同形式,开展公园城市的有关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齐心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增强建设公园城市的技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我特别希望成都能够抓住党中央赋予的历史使命,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以公园城市建设为统领

高质量建设绿色数字经济的标杆城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成都市委提出,要特别注重在绿色低碳发展中调结构、促转型,坚持把优化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前提和重点,持续推进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您认为,成都如何以公园城市建设为统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杨开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协同融合发展之路。

为什么必须走融合之路?我认为有几点考虑。

一是,这条融合之路是抓住新科技产业革命发展方向的内在要求。从人类社会的科技产业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科技产业革命的关键支撑,都是能源和交通、通信方式的结合进步。第一次科技产业革命是由煤炭能源技术和蒸汽机驱动的交通技术相结合来驱动,第二次是基于电力和内燃机交通方式的结合。而现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正在发生,这一次引领发展的,正是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融合。我们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的深度结合,着力推进数字产业与数据市场、可再生能源产业、新能源交通产业、碳市场的协同发展。

第二,这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新发展格局的本质就是要提升中国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是全球配置资源的根本战略方向和重点,成败系于能否良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之间的协同效应。

第三,从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强调在提高人口福利的同时,降低环境恶化和减少环境风险,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数字化可以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让经济主体敏捷迅速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赢得先机,可以创造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的开发、广泛有效的应用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撑。

第四,从发展数字经济的角度看,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成绿色转型。数字经济是结合智能知识和创造力创造财富的经济,是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然而数字经济绝大部分或者整体上是能源密集型的。比如,基础设施建设,5G基站的能耗是4G基站的4倍左右;数据预测,到2025年,5G基站总能耗大致占到全社会用能量的20%。因此,数字经济在极大地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必然大规模地增加碳排放,加剧气候危机。因此,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绿色经济的协同发展,特别是能源系统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根本性的转变。

2022年,首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双化协同)的综合试点已经在全国10个地区推行,成都是其一。成都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机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绿色经济、绿色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的深度结合。

这里,建议成都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做好定位。成都应根据自身优势和当前国内外发展态势,科学定位公园城市的经济功能或者产业功能,高质量建设绿色数字经济的标杆城市,成都有条件建成全国甚至全球数字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或数字绿色融合发展的标杆城市。

二是要进行超前规划。有观点认为成都现在经济总量低于北京、上海,走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协同融合发展之路不可行。我觉得不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某种意义上北京上海的经济体量大,经过多年先行发展,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历史包袱要比成都重。成都处于加速发展中,后发优势好,有条件写好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协同融合这篇文章。

第三,要在体制机制和人才引育上探索新路径。成都要推进整体性、系统性的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培养一批能够积极、有效推动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协同融合发展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这一点很重要。

强化城市新区牵引带动

服务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成都市委提出,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建设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您近期在成都的调研中,对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服务新发展格局,有哪些新的观察和思考?

杨开忠:这次来成都调研,我实地感受到在成都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方面的探索是卓有成效的。

我认为最大的成效之一是新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提出要求,要跳出“一城一地”得失思考发展路径。成都跳出去建新城、新区这样一个思路,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的要求,促进成都发展真正大力度地跳出中心城区,跳出去建新城、建新区,不再走摊大饼发展的老路。成都要坚持这一理念,强化城市新区牵引带动。

下一步,成都要认真研究如何强化新区功能定位,增强跳出去发展新城、新区持续的动力。

一是要处理好国际化或者全球化跟本土化的关系。比如,成都东部新区是依托天府机场建立起来的。天府国际机场是国际性的枢纽机场,东部新区是临空新区,新区建设要有全球化的思维、考量。

二是要考虑本土化布局。本土化是全球化的竞争力所在。天府机场服务辐射半径包括德阳、资阳、眉山和川中川南等区域,是成都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航空枢纽,成都东部新区在功能配置上要重视服务双圈建设,培植本土化的区域服务功能。

三是建设中心城区的反磁力中心。成都要学习借鉴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经验,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政府的行动带动市场,实现既定的规划建设目标。

编辑:舒晴

责任编辑:冯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