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墙并院 新增车位和活动空间 这个“1+1+1>3”的老旧院落改得“巴适”!
“‘拆墙并院’之后,院子变大了,空间开阔了,邻里之间也更亲近了!”近日,位于书院街街道福字街片区的北顺城街39号院、福字街18号院、北顺城街53号院迎来了崭新变化。
3月14日上午,记者在实地走访后发现,原本横亘在3个院落之间的两道围墙被完全拆除,释放出的院落空间则被合理规划:或铺上沥青成了道路,或划线改造变为停车位,或新增了各类健身设施,而院落新大门旁的外墙上,则是绘满了赏心悦目的中国风手绘画作,院落整体风貌焕然一新。很难想到,这个“新家庭”是由3个平均房龄超过30年的老院落“破墙合体”而成。
“‘拆墙并院’,改到了我们心坎上!”每当谈到院落的改造工程,家住北顺城街39号院的刘阿姨总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日前,锦江区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福字街片区老旧院落“拆墙并院”,探索老旧院落改造、治理、服务一体化模式,为居民打造“易进入、可参与、能共享”的温馨家园。
据了解,北顺城街39号院、福字街18号院和北顺城街53号院均修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院落内共有339户居民,是典型的老旧院落。“由于围墙的存在,加之修建年限较早,3个院落都存在着空间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公共区域失养失修失管、休闲活动空间缺乏等问题。”区公园城市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若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改造,院落消防通道过窄、停车困难、配套不足等问题依然无法解决。于是,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后,最终决定通过拆除围墙,优化院落结构,充分释放院落空间。
“拆墙并院”的同时,基础设施提升也在同步推进。锦江区从居民最关心的院落安全、设施设备、环境景观等方面出发,依次对雨污管网、供电线路等进行改造,并同步启动房屋建筑外立面风貌整治、道路铺装、绿化补植工作,为院落新增车位20个、增加户外活动空间200平方米、增加物业用房300平方米,为居民改造出一个“颜值”高、功能全、幸福感满满的全新生活空间。
院落环境风貌、基础设施得到了提升,公共服务配套的短板也不能落下。记者注意到,在如今的北顺城街39号院内,一个新上岗的“望福驿站”正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居民“家门口”,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便民服务。同时,院落内新建的1200平方米公共空间也即将启用。未来,此处将植入社区食堂、老年空间、社区健康中心、托幼机构、儿童培训空间等民生服务类产业,为居民解决社区养老、适老托幼等民生问题。
院落改造并非“一劳永逸”的工作,改造后的管理和维护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锦江区在改造完成的院落内创新引入社会资本,与社区合资成立社会企业,通过公共权益人让渡公共空间使用权,委托合资企业提供专业物业服务,共同经营管理3个院落,实现院落长效管理,写好院落改造“后半篇文章”。
“下一步,我们将以‘硬改造+软提升’为思路,同步推进福字街片区硬件、服务、治理效能全面提升,不断提高宜居品质,让居民生活更舒心、更幸福。”区公园城市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陈怡君(实习)
责任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