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 高新在行动 2023年成都高新区第四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活动”区级展示活动谢幕
为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装备应用,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5月25日,2023年成都高新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活动”区级展示活动在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开展,高新区各学校校级干部、教务主任、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和教师代表到现场作指导并观摩学习。
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活动”自3月29日在高新区各直属中小学全面开展,至5月12日区级决赛圆满落幕,历时近两个月,历经学校推荐、片区初赛、区级决赛、区级展示四个阶段,在全区教师中引起热烈反响。比赛中涌现出一批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质课例和信息化素养好、学科意识强的教学能手。
展示活动在孩子们的舞蹈《俏花旦》、童声合唱《Kusimama》中拉开序幕。
成都高新区新光小学谢珊珊老师、四川省教科院附属实验小学赵一博老师、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熊继刚老师、四川省成都高新实验中学闫钰老师四位老师进行了优质课例展示。
展示活动现场,上课教师立足教育装备应用,深挖教育数字化内涵,纷纷展现出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们运用电子白板、交互式液晶、运动手环、文心一言等工具,巧妙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增加了信息渠道和课堂教学容量,让思维外显,促进真实学习,促发深度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老师们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如HiTeach智慧教学系统等多媒体技术、智慧挑人、分组推送、作品观摩等多种互动形式,与学科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与各自的教学优势高度结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活泼灵动,课堂手段智慧,课堂结果高效。同时将体验式、探究式、情境式等多种课堂教学样态融入到教学当中,真正地做到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做真做实做活课堂教学。
活动特别邀请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培训推广中心副主任李雪,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数学教研员、民教所所长、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孙锋,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应用管理科科长倪宏,成都市教科院教育大数据与监测评估研究所副所长陕昌群等嘉宾现场观课并对活动进行指导。
李雪副主任指出,高新区是教育信息技术运用的先行者,期待高新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在数字中国的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并进一步对高新区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要坚持做教育数字化的实践者,聚焦素质教育,在课堂主阵地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综合能力;二是要积极探索创新,实现从工业化的教育模式向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模式转变。
倪宏科长对高新区此次历时两个月,学科全覆盖的赛课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同时指出教育数字化需要从六个方面深入探索和实践:构建教育数字化时代的理念和范式,通过优质资源的应用和共享来推进区域均衡,创建高质量的终生学习体系,数字教育教学场景的创新运用,建立数字化学习共同体,推进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流程再造。
孙锋所长对展示课做了精准、精细、精妙的点评,指出教育数字化要服务教、服务学、服务管理;信息化是技术、是辅助手段,不是目的,教育的内核不能丢,更不能成为数字化外衣下的新填鸭式教学;信息技术在情景创设、在难点突破、在及时反馈教育评价三个方面大有可为。
陕昌群副所长结合初赛、复赛和决赛的课堂片段,对高新区本次活动的形式和组织予以高度认同,对活动的意义和价值给予高度肯定。同时介绍了数字教育的五个特征,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给老师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重视生成问题的处理,也是出彩处;深挖教材,吃透教材,灵活处理教材;技术要适切使用;小组学习活动展示的真实性和适度性,反馈数据的适时处理和使用。
本次展示活动,让大家看到了高新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工作经验和成果,为优秀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优质课堂的讲台,是全区教师实现交流、互相借鉴和成长的机会。也让大家更深刻地意识到如何科学地、合理地、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果,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在学科信息化的道路上,不仅需要勤于思考,也要勇于探索,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课堂中去,让信息技术助力各学科素养的提升;让有限的课堂,散发出无限的精彩。
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虽已告一段落,但是高新区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不会停歇。未来,高新区将持续加大对教育装备的投入力度,加强教育装备应用的研究和创新,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结合,为师生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方式,充分挖掘教育装备的教学效益,推进高新教育数字化转型。
高新教育数字化,我们携手一路同行!
编辑:邱雨馨
责任编辑:冯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