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都 >正文

乡镇推介|魅力乡镇第四期推介,快来为你喜欢的视频增加热度!

来源:美丽乡村 幸福生活微信公众号 2023年09月13日 15:54

4.jpg

图片来源:成都金沙院线

活动详情

截至9月初,四川省第三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成都赛区累计上传了1800余条视频,热度已过百余万。各参赛地区选手通过大赛平台用短视频来展示乡村风采,推介家乡的乡土文化、展现大美成都乡村文化振兴新风貌,第四期精品视频推荐!观看视频,转发朋友圈,家乡的美好让更多人看见!


成都东部新区

① 魅力乡镇

揽湖山胜景赏万亩桃花

贾家街道位于龙泉山东麓,南北连接简州新城和空港新城,东西接壤龙泉驿区及简阳市,素有“东进第一镇”之美誉。街道幅员面积111平方公里,辖18个村(社区),常住人口8.9万人。近年来,街道以建设“城山相映、花果飘香、灵秀贾家”的文旅导向,整合串联辖区内东来桃源、樱桃沟、新希望种子乐园、奇迹高坡田园综合体等旅游资源,实现一、三产业互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② 乡村代言人

贾家街道-毛洪秀

毛洪秀,女,33岁,现任成都东部新区贾家街道党群办主任,从事过征地拆迁、环保、纪检、组织党建等相关工作。该同志党性原则强,政治觉悟较高,工作认真负责,勇挑重担,勤思善成。创新“三找促自治”模式荣获全市“幸福生活·美好社区”社区微更新项目竞赛活动一等奖,获评全市组织系统网络宣传优秀网宣员、四川省第三届乡村文化魅力竞演大赛成都(东部新区)赛区最美乡村代言人、成都东部新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③ 乡土文化能人

贾家街道-余治斌

余治斌,成都东部新区贾家街道人士,幼年即师从家门练武,现今已达中国武术六段。30岁开始收徒,至今所教学生数千余人,徒弟数十人,年过七旬仍工作在武术教学一线。一生为传播弘扬民族武术文化奔波,1986年参加四川省民间武术拯救挖掘工作,获挖掘整理奖。是成都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获得第二届中华武侠文化节四川流行拳种一等奖、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市民推广大使。


新都区

① 魅力乡镇

军屯镇东林村

东林村位于军屯镇西南角,地处G245国道旁,东林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党组织书记引导全员共同参与“三美村”建设,让村民养成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通过完善村级硬件设施配套和深入开展文化入村、清洁入院、文明入户、道德入心的“四入”活动,丰富全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了村民们居住环境,增强了村民们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通过“东林有李”青脆李基地和“李子文化”将“三美村”建设和推动乡村发展相结合,不断推进示范村创建工作,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人居环境和城乡面貌,努力提高群众收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② 乡村代言人

桂湖街道-刘丹

封赐村位于新都以北,土壤肥沃,穰穰满家。为了保护重要河道,封赐村党支部书记刘丹发动村民广泛参与,群策群力,共建共治。现如今,这里时常能看到“碧水浮游鱼”“鸥鹭戏晚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画面。

③ 乡土文化能人

新繁镇-黄蓉

四川新繁棕编是新都区新繁镇传统产品,有200多年历史。新都区有不少的棕编爱好者,黄蓉就是棕编爱好者之一,她喜欢编蜻蜓一类的小动物,在她的巧手下棕榈叶翻飞,活灵活现的蜻蜓就出现在大家眼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2月,新繁棕编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温江

① 魅力乡镇

雪山之下幸福之上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古有四千年鱼凫城,今有一百里万春景。万春镇党委书记带大家领略万春美景:卯时是观赏雪山的最佳时辰;辰时,江安河畔绿道骑行;巳时,观飞鸟下溪流;午时,品尝正宗的万春卤肉;未时,到原乡和林,闻稻香、庆丰收;申时,访鱼凫遗址、叙古蜀文明;酉时,小憩川西民宿,探寻盆景园林;戌时,夜间畅游,欢乐怡然。

② 乡村代言人

和盛镇-李旭东

2020年,温江区和盛镇李义村开始实施林盘整治,建设居民集中居住区。实施林盘整治以来,至今已有80户210位居民住进新房,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跟随镜头,可以看到李义村第一书记李旭东为乡村治理下足功夫,李义村十里西畴林盘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发展各色乡村产业,建立小区管理公约。打造居民参与管理,邻里关系紧密的熟人小区,让新居变“心居”,为搬迁的居民提供一个真正的“家”。

如今,在李义村党委的带领下,幸福美好的面貌逐步呈现,和盛镇李义村用行动证明——心有所居,才是“家”!

③ 乡土文化能人

万春镇-凌千雅

凌千雅,“和林归耕·非遗生活空间智造所”主理人、高级乡村规划师、非遗守艺人。她与团队在四年时间里寻访7省非遗技艺,拜访数十位非遗传承老师。从组建品牌策划团队,到如今扎根乡村从事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她和团队伙伴的初心与使命就是助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让非遗匠人们坚持创作、更好传承非遗作品,用艺术点亮乡村,用文化振兴乡村。

编辑:梁珺僮

责任编辑:李玲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