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批儿童友好示范!锦江是TA们→
近日
2023年成都市儿童友好建设
主题宣传活动暨
“蓉城幸福家·儿童友好义集”
公园城市主题活动在成都举行
活动现场发布了
成都市首批儿童友好
示范单位名单并授牌
其中
锦江区沙河街道汇泉路社区
被授予成都市儿童友好示范社区
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被授予成都市儿童友好示范学校
活水公园
被授予成都市儿童友好示范公园
近年来,锦江区妇儿工委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进程中,高度重视儿童健康成长,将儿童友好理念贯穿全区政策制定、服务配套、城市规划及文化提升等各方面。围绕“六大友好”共建共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理念,成立锦江区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聘请儿童友好大使、成立“锦芽”儿童友好专项基金,邀约儿童友好企业参与,创作儿童友好主题歌曲;联合锦江区民政局制定下发《成都市锦江区推进“成都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重点打造沙河街道汇泉路等41个儿童友好社区,在学校、社区成立儿童议事会,鼓励儿童参与社会治理和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儿童友好示范社区
沙河街道汇泉路社区
锦江区汇泉路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立足区位本底优势,以先行者担当、创新性实践、品质化呈现为路径,通过政府引导撬动社会参与,打造“高品质、国际化”儿童友好社区样板。
社区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区域党建,全面梳理了在地企业单位资源优势,形成儿童友好资源清单,并开展常态化联席会议,会商解决儿童友好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夯实儿童友好建设机制。社区以未成年人保护为抓手,组织社区两委、合伙人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友好建设规范,深入挖掘社区内的党员、宝妈、能人、义工等,开展儿童友好专项培训和服务活动,培育儿童友好力量。社区以资源为纽带,建立公共服务合伙人、公益服务合伙人、商业服务合伙人三支队伍,探索建立儿童友好合伙机制。在协同妇联、医院、学校等定期开展公共服务进社区活动,提供健康咨询、安全教育、教育咨询等服务的同时,引入社会组织8家,培育志愿者300人,提供社工、心理、环保、文化等多种公益服务。此外,社区还在党群中心内植入宝墩书房、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心诚博文教育等多元商家,将社区商家引入儿童服务,打造品质化、个性化、持续化的儿童服务业态。
社区建立儿童参与机制,成立儿童议事会,发展社区儿童成为议事会成员,倾听儿童声音,为儿童搭建参与社会治理的有力平台。社区整合儿童公共服务,普及社区托育服务,提升儿童文化服务,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提供儿童友好志愿服务,切实完善社区儿童配套服务。社区细化儿童权益保障,通过摸清底数、建立档案、调研需求,制定儿童权利保障工作计划,为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为残疾儿童开展特殊儿童关爱活动,促进残健融合。社区品质化建设室内空间,开放化建设公共空间,友好化建设交通空间,不断优化儿童友好空间。社区建设儿童发展环境,培育良好家风家训,以社区家风博物馆作为家庭教育示范基地,教育引导儿童传承家庭美德。建设丰富实践基地,与辖区学校进行校地联动,把社区的美学美育资源引进学校。优化儿童法治环境,开展多样化儿童法律活动,织密儿童发展保护网。
儿童友好示范学校
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成都市天涯石小学在“安所遂生,万木争荣”的办学理念下,坚持以儿童为本,从“制度理念友好、师生友好、教学过程友好、成长环境友好和儿童参与友好”五个方面不断优化学校教育服务能力,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建设具有“儿童友好”特色的学校章程,从生暖、班暖、师暖、家暖、校暖五个维度构建“五暖”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体系,健全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预警与干预工作机制。建设全过程的学校儿童援助系统,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服务、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等机制,确保所有孩子在学校大家庭中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致力形成师生友好的良好氛围,通过推行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活动,开展榜样力量事迹宣讲,设置特殊儿童关爱、青蓝帮扶、家校联系共育、名师工作示范等活动,形成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大力鼓励儿童结交知心朋友,引导儿童在学习、游戏和活动中学会与同伴沟通合作,形成亲密友爱的同伴关系。
学校合理规划校园布局,按照生活、学习、运动功能分区,满足儿童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儿童有安全可靠、健康环保的学习成长环境,确保儿童成长环境友好。
学校坚持儿童参与友好,充分发挥少代会力量,组建“五色花”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发动学生自主设计志愿服务队的logo、口号,并带领学生对如何创设文明安全的课间休息、如何保持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如何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等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儿童友好示范公园
活水公园
锦江边、猛追湾畔、红星桥头,这座充满了成都人记忆的亲水乐园——活水公园便坐落于此。活水公园是以展示“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和“峨眉山自然森林群落”,同时兼顾游憩功能的“水生态”教育公园,开园至今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
作为世界上第一座以水生态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境教育公园,水在这里是当之无愧的“C位”。公园在国内首次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锦江水流入公园后,将经过厌氧沉淀池、水流雕塑、兼氧池、人工湿地塘床系统等水净化系统,最终由浊变清、由死变活,成为儿童们亲水戏水的宝藏乐园。
同时,公园还通过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展示和互动装置等手法,在展厅内全面呈现成都水治理、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等,让孩子们在游玩中收获知识、了解历史。
公园突出活水水文化传承和价值转换,注重对原水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等设计核心进行保护性修复提升和活化利用,促进“生态+融合”发展,在原生态群落基础上进行植物群落修复,引种了400余种峨眉山特有本土植物,并引入雾喷、智慧科普等设施。走在公园的慢行步道上,就仿佛置身于一座水上森林。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园中间,还特别开辟了一处几百平米的林下开敞空间,专门种植耐践踏的草坪,供大家自由进入。一到夏天,孩子们在清澈的河水和茂密的植被之间肆意嬉戏、戏水踏青,好不自在。
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冯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