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都 >正文

“森”“生”不息|立“竹”绿色产业 助力兴业富民

来源:看度新闻网 2023年12月25日 17:36

日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2023年四川省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名单(共28个)。其中,成都市彭州市桂花镇现代竹产业基地和邛崃市火井镇三和现代竹产业基地,分别被认定为2023年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

据了解,邛崃市火井镇三和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以慈竹、楠竹为主,年亩产量达1.6吨,年产竹材1.1万余吨;彭州市桂花镇现代竹产业基地则以慈竹为主要竹种,年亩产量达2吨,年产竹材1.2万余吨,基地范围内有4家竹片经营加工厂,年收购竹材1万余吨,44家竹编加工作坊年消耗竹材达0.2万余吨。

这些竹产业基地都有哪些具体的产业链条?通过哪些具体的方式带动当地的村民就业?竹产业发展又为当地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因素?近日,记者走进了彭州市桂花镇现代竹产业基地。

image.png

因地制宜 “家门口”也增收

12月,在彭州市桂花镇现代竹产业基地内放眼远眺,四周依然一片青翠,竹林内的慈竹苍劲挺拔,寒冬时节仍绽放出养眼的绿。竹林内,72岁的竹农杨袁斤手持利斧,对准竹子的底部快速下刀,再迅速地握住竹竿使劲一拽,一根碗口粗的竹子就被砍出。这样的动作,杨袁斤每天能重复100多回。杨袁斤说:“我们本地人既种竹也卖竹子。这些竹子长得很快,我一天能砍七八百斤的样子,人工费再加上卖竹子的钱,算下来每天也能挣个200来块。”

图片13.png

在彭州市桂花镇现代竹产业基地内,有超过6000亩集中连片的慈竹林,均为当地村民自发种植,像杨袁斤这样的竹农也不在少数。竹子被竹农从山上砍下后,就运到桂花镇的加工厂,就地加工。这一装一卸,每个工人就有200多元的收入。整个竹产业基地里,仅原竹采伐环节,如今就形成4支专门的采伐队伍,吸纳了数百名当地的劳动力。竹农们通过销售竹材、基地务工、竹林康养经营等,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造了人均3万元以上的年收入,明显带动了农户增收。

目前,彭州市桂花镇现代竹产业基地已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石门村、龙头村均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联合社社员投工投劳,对竹林进行合理疏伐及竹林经营,目前带动农户3000余人,2022年,基地内农户通过销售竹材、基地务工、竹林康养经营等,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万元。

深耕竹产业 价值转化不断实现

光带动农户增收还不够,产业要长远发展,还得不断深耕,探寻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来。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夯实基础本底,保证区域范围内的生态本底和竹林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我们这里的竹子有个优势,就是量大,原材料不缺,价格也比较便宜,质量上也很好,光是销售额一年有100多万。”当地一家加工厂的负责人陈涛锦对记者说道。陈涛锦经营的竹编加工厂至今已有15年,是当地电缆圈外围生产商。在桂花镇,像陈涛锦这样的竹材加工经营主体大大小小有40多家。如此大的市场需求,仅靠竹子自然生长是远远不够的。

image.png

近几年,在市公园城市局的指导培训和号召下,竹农们持续进行竹林密度调整、竹林复壮等举措,使得基地内的慈竹林相整齐、生长良好,这使得当地的慈竹质量每年都保持着良好的水平。同时,当地还科学开展竹林培育,通过调整种植密度,定期对竹篼、断竹杆、枯死竹杆清理,提高竹林产量。从而有力支撑了当地竹编、竹片加工、电缆圈外围等用竹需求。

除了进行竹子的深加工生产,当地部分竹编厂还以竹编用具的优势为抓手,探索起了“以竹代塑”的新方向。竹编厂老板陶非一边向记者展示着他们的产品,一边介绍着:“这些竹筐、竹编就是我们做出了的成品,可以用来装蔬菜、水果、花木。因为它装起后通风效果很好,不容易损害,可以代替塑料,比较环保。”

image.png

彭州市桂花镇组织员张仁贵表示:“下一步,我们有信心通过竹产业基地,带动产业发展,引入二三产,发展好竹产业,也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

成都作为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彭州市桂花镇现代竹产业基地的发展现状,正是成都全力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竹子与人们的生活、发展和谐共生、相辅相成,让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价值,再把生态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助力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成都市共有竹林面积约100万亩,目前已成功培育了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12个。下一步,成都还将通过提升竹产业基地质量、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品牌培育等举措,牢记嘱托,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着力持续提升打造竹产业基地,促进竹林提质增效,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编辑:张睿麟(实习)

责任编辑:李玲

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