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典型!锦江区这个案例入选→
近日
首届中国城乡社区
高质量发展论坛暨
2023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
发展典型案例发布会召开
会上发布了2023年
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
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终选结果
其中,由成都市锦江区申报的案例
《创新“四坚持四转变”治理路径
聚力破解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困局》
成功上榜

案例详细讲述了沙河街道沙河社区五福苑小区及周边区域蝶变新生的全过程,反映锦江区在针对老旧院落普遍面临的“出行难、停车难、买菜难,问题多、意见多、投诉多”的“三难三多”困境时,创新探索“四坚持四转变”治理路径。通过聚力实现“守安全底线、转居民意识、树特色文化、引多元主体、补公共功能、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力求将老旧小区改到群众“心坎”上。

位于锦江区马家沟1号的五福苑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1500余名居民居住于此。近年来,在时间的洗礼下,小区陆续出现了建筑外立面破旧、排水管网不通畅、通信管线杂乱、公建配套严重不足等“老年病”,桩桩件件烦心事让居民倍感无奈。如今经过改造,小区全方位蜕变:路面干净整洁,楼体粉刷一新,车位整齐划一……“问题小区”有了新模样,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也使其成为锦江城市更新的新名片。

党建引领 以自治促整治

老旧小区改造离不开小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如何引导小区居民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锦江区的解题思路是通过党建引领,唤醒居民“主人翁”意识,实现先自治、再整治、促共治。
在改造前期,沙河街道沙河社区在小区成立了党支部,下设楼栋党小组,推选党员和热心居民担任居民小组长和楼栋长,构建“小区党建+自治自管”的“微自治”模式。并组建由党员代表、业主代表和居民代表组成的小区提升改造自治小组,积极引导发动居民参与,形成“以整治促自治,以自治管长效”的小区治理机制。

沙河街道沙河社区还搭建了由居民、社区、产权单位等多方参与的“五福夜话”交流平台。先后征集道路平整、管线改造等方面意见建议288条,形成改造共识192个、重点改造项目13个,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同时,将感党恩明“知福”、办实事享“味福”、育新风言“品福”、强服务促“乐福”、挖内涵展“五福”等党建元素充分融入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中,补齐院落阵地短板,让院落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有效激活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片区改造 以点线带全面

从修缮一新的五福苑小区出发,沿着静沙北路一路向南,在第一个十字路口拐入马家沟路,继续向前便来到了本届大运会射击比赛场馆所在地——成都市射击运动学校。一路上,一处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精美游园沿途而建,景观小品星罗棋布。蜿蜒的道路与绿植花卉融为一景,射击校门口不到50米,还有生长出新空间、新场景、新业态的白墙公园特色街区。整个片区以统一、崭新、开放、包容的姿态展现在市民面前。
据了解,锦江区将五福苑小区改造与片区改造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在“点”上注重功能提升,在“面”上注重整体规划,实现改造措施从“单打一”向“组合拳”转变。

在“面”上,结合大运会射击比赛场馆改造、马家沟片区风貌整治等项目,统筹制定片区化改造实施方案,确保片区改造风格协调一致。同时,坚持“品质院落+美学街区”理念,将老旧小区更新与特色街区打造一体谋划,不断呈现“一院落一特色、一街区一品质、一片区一格局”的时代风貌。
在“点”上,锦江区切实提升五福苑小区基础功能,修复地下管网塌陷3处,更换地下管网约200米,实施建筑外立面改造约2.5万平方米,并对小区安防、道路、停车位、自来水、通信管线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整治,满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锦江区还注重交通优化,打通片区断头路,并将马家沟路拓宽至20米,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弯道多、道路狭窄的问题,有效提升路网通达性和便捷度。
多元联动 以共治增合力

政府、居民、物业、企业、社会组织......五福苑小区的蝶变新生,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在小区改造过程中,锦江区坚持多元联动,以共治增合力,实现参与主体从“单体化”向“社会化”转变。
对排水、道路、停车等基础类项目,由政府出资做到应改尽改,将小区居民反映强烈的雨季内涝、外墙漏水、停车困难等13项问题进行全面解决。
与此同时,锦江区充分发动辖区党建联盟企业的积极性,筹措资金用于小区活动场地打造,满足居民文化生活需求;建设500余平方米的便民菜市,为小区及周边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对小区电瓶车停车棚进行智能化改造,改善居民出行环境。

此外,锦江区还积极引导居民通过直接出资、让渡公共收益等方式参与小区改造。全面归集维修基金和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居民自筹部分,确保提升类项目顺利实施。同时,为破解小区自治管理提质难、物业企业专业化管理成本高等矛盾,还在小区引入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开展系列“信义”活动,凝聚小区共建共治合力。
人本理念 以服务添温度

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锦江区做好老旧小区改造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根本立场。锦江区坚持人本理念,以服务添温度,实现五福苑小区面貌从“老旧差”向“优精美”转变。
作为典型的老旧小区,身处其中的居民不仅对小区的基础设施有着强烈的改造意愿,在休闲文化娱乐需求上也有着更多期待。
在沙河街道沙河社区五福苑小区改造过程中,锦江区不断推动服务需求“全覆盖”,一方面整合利用原有闲置空间,打造了知福堂、味福堂、品福堂、乐福堂、聚福堂等1000余平方米的5个主题活动空间,提供休闲娱乐、养老助餐、便民服务等。另一方面保留部分老墙面、老物件,让小区居民在品味新生活的同时留住老记忆,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

同时,锦江区还推动服务活动“全方位”,在小区孵化培育社会企业1个、引进社会组织1个、培育自组织6个,发掘社区达人3人,积极开展“五彩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在此过程中,还提炼形成了小区“新五福”——“健康长寿、邻里和谐、友善互助、美好生活、梦想成真”文化标签,打造出小区“福”文化品牌。
针对老旧小区老年群体占比较大的情况,锦江区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引入各类服务,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通过链接社会资源,五福苑小区目前已引进了红星厨房提供养老助餐服务,“定点助餐+配送入户”稳稳呵护着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同时,联动四川友谊医院等医疗机构设置的健康关爱室,也定期为居民开展健康咨询、中医理疗等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真切感受到“推门就是幸福生活”。
编辑:王瑞琪
责任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