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以“慈善+救助”为抓手,让社会救助更精准有力
为进一步畅通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渠道,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针对性地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救助服务需求。2023年,成都高新区推出《新火相助善生于微——守护困境群体微心愿》慈善项目,以“慈善会+社工站”的模式,发动社区、志愿者、爱心企业以及人士等共同参与,整合公开募捐资源,“五社联动”带动各街道全面开展“守护困境群体微心愿”,将慈善项目与慈善救助精准对接,广泛汇聚社会慈善资源,为困境群体帮扶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波叔(化名)是一名智力二级残疾人,缺乏劳动能力,独自住在中和街道的一个老小区。波叔的居家环境很差,家中没有完好的家具、家电等,连门锁都已损坏许久,居家安全环境风险极高。了解到这一情况,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社工站与社区等为其链接到爱心人士家中的九成新家具、家电。
为波叔改造居家环境的物资到位了,但物资搬运却让社工犯了难。经过了解,波叔刚好符合《守护困境群体微心愿》项目的资助范围,社工综合评估后,为其申请“微心愿礼包”,帮他完成家具搬运和门锁换新。
“如果没有微心愿,我们就只能自掏腰包来解决这个搬运费问题了……”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慈善工作者感慨道。
像波叔这样的困境居民,成都高新区有1000多人,他们可能是低保(边缘)、特殊儿童、特困供养人员、重度残疾人,也可能是因病、意外等致困群体,他们面临的生活困境不尽相同,需求多样、极具个性。“微心愿”项目实施后,通过需求收集和关爱巡访排查双渠道,主动发现困难群众需求,分析研判,形成“清单”后,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有针对性、灵活性地实现困境群众的“微心愿”。
入户为困境群体送去微心愿礼包
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成都市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若干规定》,成都高新区将慈善理念与社会救助有机融合,指导区慈善会策划慈善项目助力困境群体帮扶,发挥“慈善+救助”多样性、灵活性和精准性的特点,为困境群体解难题、增福祉,提升困境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多元联动 搭建多层次慈善服务平台
项目实践,提升基层参与慈善募捐的意识。成都高新区慈善会策划“微心愿”项目,通过开展培训、督导等支持,手把手指导各街道策划、上线和实施“微心愿子计划”项目,通过项目实践,进一步提升街道、社工站、社区等基层慈善服务主体参与慈善募捐的意识。
配捐支持,增强基层参与慈善募捐的积极性。“微心愿”项目设置“配捐”支持机制,鼓励街道、社工站等通过多种方式为“微心愿子计划”项目筹集善款,成都高新区慈善会按照累计不超过2万元/街道的标准,对子计划项目募捐的资金给予一比一配捐支持,提升了基层参与慈善募捐的积极性,为项目落实提供有力支撑。
搭台筹资,拓展项目宣传面和影响力。成都高新区慈善会联动辖区内各街道、社工站、社区等开展“慈善健康跑”“慈善主题宣传”“慈善市集”等多元筹资宣传活动,拓宽项目的宣传面,进一步提升项目的影响力。利用腾讯公益等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开展网络筹款,提升筹款和传播的效率和便捷性,为募集项目资金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23年底,项目共获得24家单位、2003人次的爱心捐赠,筹集爱心款项约45.6万元。
慈善健康跑为项目募资
抓手稳健 精准回应困境群体所需
全域同行,摸清困境群体服务需求。“微心愿”依托成都高新区民政基层救助服务体系“街道-社区-网格员”和“街道社工站-社区社工室-社会工作者”(社工站、社工室主要由社会组织承运)两个关键抓手,常态化摸排困境群众的服务需求,形成困境群体“微心愿”需求清单。
社工入户了解困境群体需求
分类帮扶,精准回应困境群体所需。成都高新区慈善会指导各街道、社工站根据街道困境群体构成特点,制定项目执行计划,分层分类开展微心愿帮扶工作,开展“微心愿圆梦儿童”“微心愿寒冬送温暖”等主题帮扶行动,截至2024年1月31日,累计为辖区547户困境家庭送去微心愿礼包,为困境群体带去“一束光”,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
芳草街街道开展微心愿寒冬送温暖行动
有力补充 基层主体持续发力增效
通过“微心愿”项目的实施,促进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慈善服务主体发挥慈善募捐的主观能动性,撬动更多社会慈善资源,为困境群体帮扶工作提供有力补充。其中肖家河街道通过街道“关爱基金”广泛募集爱心善款,开展“肖家河寒冬送温暖—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公益慈善活动”,为159户困难家庭送去价值4万余元的大米、食用油、牛奶等慰问物资;芳草街街道在整理困境群体的微心愿后,主动链接其他爱心单位、慈善组织资源,为10户特别困难的家庭送去慰问金和帮扶物资。
肖家河街道开展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公益慈善活动
桂溪街道为孩子们送上“微心愿礼包”——学习用品和自行车
自《守护困境群体微心愿》项目实施以来,在成都高新区慈善会、街道、社区、社工站的持续努力下,成都高新区共为716户困境家庭送去了物资礼包,涵盖儿童的学习礼包和玩具、低保户家庭的米面粮油、小家电和保暖物品以及残疾群体的康复器材等,解决了困境居民生活中的具体难题,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微心愿。
成都高新区既立足眼前,通过实施《守护困境群体微心愿》慈善项目、发展“慈善基金”等方式,缓解困境群体的具体问题,推进“精准服务、温情服务、暖心服务”分层分类服务;又着眼长远,广泛汇聚慈善资源弥补民生保障短板,发挥其多样性、灵活性和精准性的特点,将“慈善+救助”发展成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推动形成“弱有众扶”的慈善大救助格局,着力发扬成都高新区“城市人文关怀”精神。
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