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都 >正文

成都今年建成绿道将突破8000公里、新建各类公园不少于60个

来源:看度新闻网 2024年02月28日 18:11

在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精彩纷呈的公园绿道活动,丰富的公园新场景、新业态,年味十足又不乏诗意生态的城市氛围,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一个个“热辣滚烫”的幸福体验,龙泉观日、锦江夜游、环城骑行、鹤鸣品茗等公园城市生态品牌,让公园城市的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2月28日,2024年全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对成都2023年公园城市建设工作成效进行总结,安排部署2024年公园城市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成都将力争新建天府绿道1000公里、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锦江公园将新建6个节点项目,实现“夜游锦江”通航20公里。全市年内力争建成各类公园不少于60个、改造提升老公园不少于30个。绿化提升上,成都将规范行道树修枝美冠,打造一批“林荫路”,探索建设行道树“银行”,降低绿化建设和养护成本,呈现更多园林绿化的新品种、新亮点、新变化,让市民百姓的生活品质再提升。

图片1.png

会议现场

绿意蔓延

今年将增绿增景7万亩、新建绿道1000公里

每逢周末和小长假,不少市民都热衷于走进绿道、来到湖边,亲近自然,享受着公园城市的绵延绿意。即便在家门口也随处可见绿树、鲜花、景观小品串联起来的“微景观”,以绿道为依托建成的“回家的路”,让人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增绿增景所带来的“绿色福利”。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各级绿道超7000公里、各类公园1500余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4.7%,公园城市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龙泉山还将持续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开展“包山头”义务植树履责,2024年完成增绿增景7万亩,努力实现生态兴产业、产业兴生态。在天府绿道建设方面,2024年开展“结网成链”行动,力争新建天府绿道1000公里、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新增便民服务设施100个,实现100公里环城绿道智慧化管理全覆盖。在园林绿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上,建立环城生态区活动分级管理机制,出台《环城生态区绿道骑行管理办法》,保障市民游览安全。今年,全市预计将新增城市绿地1500公顷、新增立体绿化20万平方米、实施“林荫路”改造试点,市级断面将实施装配式景观花乔30组以上、景观小品示范30组以上。

图片2.png

会议现场

此外,成都今年还将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构建林业改革的创新体系,积极探索都市现代林业发展新路径,大力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充分挖掘林地潜力,聚焦森林水果、木本粮食、食药用花卉、林下食物、林产调料等食用林产品,发挥好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通过各方合力,不断让公园城市的绿意得以蔓延。

惬意生活

力争建成各类公园不少于60个、改造提升老公园不少于30个

从成都的空中俯瞰,全市有大大小小的公园1500多个,植入文旅体及科技设施3500余个,一个个市民心向往之的公园开园迎客、一个个历史悠久的老公园、老街区换新颜……锦江公园、锦城公园、人民公园等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消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成都将开展城市公园“增量提质”行动,力争建成各类公园不少于60个、改造提升老公园不少于30个,做好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国球“两进”等工作,持续提升公园的公益性、可及性,锦江公园方面,将新建6个节点项目,实现“夜游锦江”通航20公里。

图片3.png

2023年大运会举办期间,四海来宾充分感受到了成都“绿满蓉城、花重锦城”美景。广泛开展的“最美阳台”“最美社区花园”等群众性评选,吸引了全市196个社区积极参与,惠及居民、商家400余万人,让成都人的生活环境品质不断得以提升。2024年,成都在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提升市民生活空间品质上,将开展街区绿化“增花添彩”行动,全面实施道路景观品质“三新”行动,规范行道树修枝美冠,打造“林荫路”,探索建设行道树“银行”,降低绿化建设和养护成本,呈现更多新品种、新亮点、新变化。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完成“金角银边”建设点位200个,结合“美丽街区”建设,塑造具备公园城市特色的城市绿地空间。

图片4.png

保护强化

建立成都市湿地名录,建立成都市湿地名录

2023年,成都大力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建设,修复大熊猫栖息地6.2万亩,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揭牌运行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设立大熊猫保护基金,全面开展大熊猫种源交换、遗传资源库建设等合作事项,植物园新引育植物1000余种。在古树名木方面,创新建立古树名木交接交办制度,全面开展排查整治和检测复壮,都江堰天师洞银杏入选全国百株最美古树,杜甫草堂古树群入选全国百个最美古树群。大邑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引导7家企业(团体)捐资17.5万元认养古树11株,形成较好示范。

今年,成都将通过强化森林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四个方面,实现对林草资源的严格保护、依法管理、科学利用,夯实公园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石,维护公园城市生态安全的本底。

图片5.png

在森林资源保护上,成都今年将做好“毁林开垦”排查整治,进一步完善森林草原火灾源头治理体系;深化“微网实格”治理机制,强化“以水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在自然保护地保护上,成都将编制《成都市湿地保护规划》,建立成都市湿地名录。持续开展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进一步规范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构建完善保护网络,提升成都生物多样性保护美誉度影响力。加快推进古树名木信息数据普查和保护范围矢量化,开展古树名木认养试点,努力让古树名木成为公园城市一道靓丽风景。

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冯天赐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