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都 >正文

锦江x都江堰 假日耍出“新花样”→

来源:锦江融媒 2024年05月03日 11:42

五一假期第一天

一场结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推广活动

在成都春熙路

红星路广场上演

为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增添一抹诗意

632ee3e6-81df-456f-9223-5a927e7f5e87.jpeg

活动以传播花蕊夫人和成都新“十二月市”之五月扇市文化为主题,通过设置手工花蕊团扇制作体验、花蕊衙香展示和花蕊夫人故事讲述环节,让游客深入体验了一次花蕊文化新风。本次活动吸引游客2.3万人次、送出团扇500余把,120余名游客参与团扇绘制。

据悉,在深化区域协同联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背景下,锦江区与都江堰市的结对联动工作以文化旅游为核心,通过结合锦江区春熙路的百年繁华与都江堰市石羊镇花蕊故里文化,共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从“因水结缘”到“双向奔赴”

锦江x都江堰

还有哪些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成都,自古以来便是座有水润泽的幸运之城。千年前,玉垒山脚下的岷江之水裹挟着雪山深谷的热情,由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流,经宝瓶口向成都奔去,形成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成就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微信图片_20240503084605.jpg

错综水网终有归一。成都城区的河渠,归属岷江内江都江堰水系,以府河、南河为主干,他们被统称为:锦江。诗圣杜甫曾吟“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锦江的发源与岷江息息相关,以锦江为名的锦江区与依岷江而建的都江堰,早在冥冥之中结下了一段缘。

2023年,成都创新提出推进“一三圈层区域结对联动发展”。这让本就因水结缘的锦江区、都江堰市更加紧密相连。

驱车往返两地之间,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一脉相承的“城在山水间,山水在城中”公园城市画卷,觅得两地“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的区域印象。

石牛堰×都江堰

从三官堂地铁站望向锦江,一个三角形地带伫立在河道中间,从上游而来的江水在此处分成两道再往前行——这里是石牛堰。

微信图片_20240503084609.jpg

步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憨态可掬的大石牛雕塑,它向着九眼桥方向,与望江楼隔江相望,是整片区域的核心。细看地面,绘有“李冰治水”“石牛渡水”等典故,不仅回应了石牛堰的历史,也回应了古蜀先民书写的治水故事。

微信图片_20240503084612.jpg

从空中俯瞰石牛堰,我们惊奇地发现石牛堰的外形和都江堰极其相似,赫然是一个“小型都江堰”。同都江堰一般,古时的人们为了治水,在这里开凿“鱼嘴分水堤”,将锦江一分为二。外江七分水流向南边方向广阔的耕作区,内江三分水进入成都东郊的生活区,对数百年前成都市民的生活及生产用水调节起到了积极作用。

29a6ed65-797c-4b3a-a5e2-c75d24a122dc.jpeg

石牛堰所在区域还是古代锦江航运的重要起航点。那时,人们从石牛堰码头出发,乘船而下奔向更广阔的世界。四方来客也在此处抵达上岸,由此安然栖居成都。如今,这里已经改成了一个微型半岛公园,公园内仍然保留着鱼嘴的形状和功能,市民们可以从石牛堰码头登船游览锦江,领略古蜀先民的治水智慧和锦江两岸的诗意栖居生态场景。

岷江之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当今世界上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古代水利工程。自公元前256年由李冰父子设计建造以来,已成功运行了2000多年,至今仍造福于天府之国,惠及着近千万亩农田,被赞为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迹、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微信图片_20240503084622.jpg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大主体工程构成。发源于岷山深处的岷江,从鱼嘴开始被一分为二:西为外江,岷江干流,即金马河;东为内江,经宝瓶口,向成都奔去。内江从仰天窝鱼嘴开始,次第分为数条支流,自北向南依次为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等,这些河流像一把水做的“梳子”进入都江堰市区,穿过市境梳出一番“满城水色半城山”景致,再流向成都各个区县,梳得成都平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大禹开其端,鳖灵继其业,李冰总其成,历代遵其制”,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就了源远流长的水文化。如今的都江堰,为成都平原农业灌溉提供着生命之源同时,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里的山川、河流、古迹,每一处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成为独属于成都乃至中国的一张名片,吸引着全世界的人们纷至沓来。

爬墙熊猫×自拍熊猫

大熊猫和成都,再熟悉不过的关联组合。漫步百年金街春熙路上,你随时都能与大熊猫不期而遇。而其中,最出名的一只,莫过于IFS顶楼的知名网红“爬墙熊猫”(IAMHERE)。

3ea236a0-4d38-43f4-8871-7d46d7c5a82e.jpeg

当大熊猫“攀”上成都商业地标IFS的外墙,缓慢而微妙的化学反应在锦江发生。从那时起,一个呆萌顶流成功“出道”,成为具有“成都基因”的城市景观名片。憨态可掬的爬墙熊猫每天都保持着炫酷姿势,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见面合影,让一句“我在熊猫屁股下面”成了在成都相约见面心照不宣的日常。不仅如此,爬墙熊猫所在的IFS还云集了各种时尚店铺、美食空间、城市观景台,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感受到时尚中心的繁华,体验到独具成都商业文化的魅力。

08fc719c-b0a8-4286-b01c-b86e6f7dcdc3.jpeg

而在都江堰,躺着另一只超大熊猫。仰天窝广场中央,仰躺着悠闲炫酷的“自拍熊猫”,一经亮相就掀起了一阵阵打卡热潮。只见它肚皮朝天,双脚翘起,一手抱头一手自拍,深度展现了“仰天窝”的形与神。那怡然自得的神情,悠闲自在的姿态,是对都江堰安逸生活的艺术表达。

微信图片_20240503084633.jpg

同时,自拍熊猫所处的仰天窝广场,位于天府绿道源头,它不仅是城市慢行系统中的重要交通枢纽地,更是集文创、休闲、美食、网红打卡于一体的潮玩社区。目前,这里成为了都江堰市的文化符号,代表着这座城市的自然之美与休闲生活方式。

安顺廊桥×南桥

马可·波罗在元朝初年游历中国时,对中国的四座桥印象深刻,并写入他的游记之中,其中一座便是成都的安顺桥。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安顺廊桥是在原有安顺桥的风貌和遗址基础上重建起来的一座仿古廊桥。如今的安顺廊桥不通车辆,只通行人,桥上有一家米其林餐厅,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商贸、餐饮、行人功能为一体的景观桥。

32eaf666-7a88-48b8-a9b8-1978cbe3780a.jpeg

从河畔远远望去,古色古香的廊桥横跨在碧波荡漾的锦江之上,与合江亭遥遥相望。桥上红柱黛瓦、飞檐翘角,华美的楼阁叠叠繁复,桥两端各有一彩绘的牌坊和阁亭,由阁亭连接中间的长廊。

夜幕低垂,流光溢彩的安顺廊桥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美不胜收,和不远处气势磅礴的香格里拉大酒店交相辉映。光与光的交汇,影与影的交融,为锦江水染上绚烂的色彩,演绎古朴与现代穿越时空的和谐相融。

华灯初上,漫步南桥,在岷江晚风中,“蓝眼泪”点缀了都江堰的夜色浪漫。

微信图片_20240503084640.jpg

南桥,是连接南街与离堆古园的一座川西廊式古桥。桥上,廊顶覆盖着三层琉璃瓦,紧密重叠,飞檐凌空;桥头的重檐彩塑有珍禽奇兽、民间传说等,栩栩如生;桥亭及廊道则书写着杜甫、陆游等名家的诗词楹联,同时还绘上了精美的山水风景和神话传说壁画。彩绘、壁画、雕塑、诗画、匾联……丰富多彩的作品让南桥成为了一条诗书画合璧的艺术长廊,赢得了“水上画楼”和“江源第一桥”的美誉。

微信图片_20240503084644.jpg

每当夜幕降临,南桥被霓虹灯绚烂装点,河道两侧也亮起灯光,岷江水从桥底流过,仿佛盖上了一层蓝色轻纱,流动的河水恰似倾泻的蓝色眼泪,这便是都江堰最出名的夜景“蓝眼泪”。桥上灯光璀璨,水面波光粼粼,都江堰的繁华与静谧在此刻交融得正好。

微信图片_20240503084650.jpg

锦江、都江堰,一个是裹挟人间烟火的中心城区,一个是坐拥世界遗产的山水之城。他们千年前“因水结缘”,如今正“双向奔赴”,两地如同琴瑟和鸣,交织出携手共进的新旋律,不断续写相依相伴的新华章。

展望未来,双方将聚焦重点、统筹实施、相互促进,以扎实有效的举措推进结对联动工作,在文化旅游、时尚消费、数字经济、医美康养、先进制造业等核心产业的协同发展上持续发力,携手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邱雨馨

责任编辑:冯天赐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