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都 >正文

成都市修订出台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实施办法 5月30日起实施

来源:看度新闻网 2024年05月08日 17:58

5月8日,记者从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获悉,为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促进集体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印发了新修订的《成都市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共七章五十二条,包含总则、流转方式与范围、流转管理、流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流转支持政策措施、相关责任、附则等,自2024年5月30日起正式实施。

1715161407793.png

关注点1:为什么要对《办法》进行新修订?

近年来,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体林权流转规模不断扩大、方式不断创新,推动了林业规模化经营,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此次对办法进行修订,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进一步落实上位法和国家、省级有关政策的需要。“随着我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实施,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均相继出台了配套的政策、意见,从不同方面对放活林地经营权、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促进集体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办法》进行修订,就是把这些规定从市级层面予以进一步贯彻落实。”

同时,修订《办法》也是全面贯彻成都系统整体推进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建设的需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有效规范我市的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巩固和扩大林权改革成果,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此外,修订《办法》也是进一步预防和减少林权流转经营纠纷问题的需要。“过去,由于林权流转时间长、签订合同不规范、流转程序不完善等原因,容易导致林业生产发展困难、经营流转纠纷调解难、农民合法利益没有得到及时保障等情形。新修订的《办法》,进一步明确林权流转方式与范围、流转合同管理要求、流转双方义务与权利等,有利于规范流转秩序,从源头上减少林权纠纷,推动林区稳定和社会和谐。”

1715161418027.png

关注点2:新修订的《办法》有哪些特点?

据介绍,本次修订《办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明确了林权流转过程中林权登记部门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责。按照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的相关文件精神,林权登记包括林地经营权流转登记统一纳入了不动产登记,应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履行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职责,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办理期限内切实履行林权流转审核及相关合同监督管理职责。

引导规范签订集体林权流转合同,加强了对合同的指导和管理。引导和鼓励当事人使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集体林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GF-2020-2603),对流转合同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进一步明确合同备案流程,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权流转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的,签订合同前先报镇(街道)人民政府批准,且在合同签订后,流转合同应向林权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镇(街道)人民政府和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强化了林权流转抛荒行为监管。《办法》明确规定,流入方流转宜林地林权后抛荒2年以上,或因流入方未落实管护措施致使流转的有林地、灌木林地等连续抛荒2年以上的,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可督促流入方开展经营活动;对经督促仍不开展经营活动的,纳入林权流转失信黑名单,采取限制其继续流入林权、停止享受林业优惠政策等调控措施。

引导林权交易进入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交易平台,并强化了交易平台责任义务。按照“应进必进、阳光交易”的原则,标的额10万元(含)以上的集体统一经营或委托集体统一经营的林权流转必须进入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公开交易;其他确权到户的林权流转,引导、鼓励在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进行交易,引导林权进行规范、有序流转,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林业资源的保护利用。

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明确了相关支持政策。对进入成都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并取得交易鉴证书的,不收取出让方交易服务费,并将交易鉴证书载明的流转规模、用途等内容作为相应支持政策的基础依据,明确对取得交易鉴证书的涉林项目优先给予支持。

1715161427708.png

关注点3:如何保障新修订《办法》的实施?

2023年,成都明确提出,要依法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优化统筹农村产权资源要素交易、构建完善流转交易服务体系、扶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运营主体四大任务,对成都市范围内进入成都农交所流转交易的各类产权,也不收取作为出让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交易服务费。同时,加大运营保障力度,推动形成统一规范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这些举措,对《成都市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的即将实施给予了相应的保障,《办法》的出台,也将进一步规范成都市林权流转秩序,健全林权流转的机制和制度,助力新一轮林业改革和乡村振兴工作。

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李玲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