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中华扭角羚、水鹿...在熊猫爱情海偶遇山野精灵
6月21日,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崇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管护总站、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崇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的“穿越大熊猫爱情走廊”十年再出发——大熊猫国家公园联合巡护直播活动正式启动。6月23日是巡护直播活动开展的第三天,队伍行进的目的地是当地的鸡心包,这里还有一个浪漫的名字——熊猫爱情海。
当天上午,队伍沿着河谷、泥泞山路,艰难前行。河水流淌,青山如画,美丽的河谷风光,让人短暂忘却了一路的艰辛。
行进过程中,直播队伍沿着兽径,发现了水鹿、斑羚的粪便。兽径,通俗地讲就是野生动物经常走的路,通常是在山脊,因为山脊植被稀疏,方便动物行动。进入冷箭竹林,冷箭竹是大熊猫的主食竹之一,冷箭竹分布特别广,海拔2000多米到3000多米的地方都有,是邛崃山系分布最广的大熊猫主食竹之一。沿着山脊继续往鸡心包进发,一个多小时后,穿过一片华西箭竹林就到了传说中的熊猫爱情海,华西箭竹也是大熊猫的主食竹之一,在熊猫爱情海旁生长着大面积的华西箭竹。
熊猫爱情海是一个高山海子,地势平坦,竹子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因此大熊猫经常在这片区域活动。这里安放了两台微波实时传播红外相机,经常拍到大熊猫、中华扭角羚、水鹿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踪迹,能够实现实时传输动物图像。据了解,今年3月,该处红外相机曾拍到大熊猫在熊猫爱情海活动的画面。
全国大熊猫第四次普调结果显示,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有26只大熊猫。崇州片区的大熊猫种群属于邛崃山系B种群,是邛崃山系分布最密集的大熊猫局域种群,也是全国第四大的局域种群。
据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博士何可介绍,一般情况下雌性大熊猫在发情季节(每年2到5月),会先用肛周腺蹭树干,留下特殊的气味,然后气味随风飘散,吸引附近的雄性大熊猫前来争夺交配权。今年5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管护总站巴栗坪保护站站长周红林在红外相机监测巡护中,于熊猫爱情海附近拍到大熊猫的新鲜粪便。新鲜粪便主要用于测定大熊猫的遗传信息,确定大熊猫个体,从而了解整个区域内大熊猫的数量。
编辑:张晓凡(实习)
责任编辑:冯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