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角银边” 小空间承载市民生活“大确幸”
“我们都是住附近小区的,现在是暑假,每天都在线上的运动群里组队到这里打小组pk赛,要是周末,约起来这个公园打篮球的人更多。”7月23日上午,家住红牌楼街道檀香山小区的方昱勋正在家门口公园内的篮球场上挥汗如雨,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小组赛正在进行。他提到的公园,正是位于武侯区丽都路1号的丽都公园。这里曾经是一处功能单一、设施老旧的社区公园,2023年,武侯区公园城市局牵头开展“老公园新提升”行动,对丽都公园进行提质增效,经过一番打造,成了附近市民喜爱的“网红”运动场所,也盘活了周边居民的活动空间。
顺应居民群众所盼 老公园有了新提升
今年以来,“公园20分钟效应”火爆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酷爱逛公园的方昱勋尝试了以后也表示“诚不欺我”。更为幸运的是,他的家就住在公园附近,几乎是出了家门就进公园:“只要有时间我都要在这里面待上几小时,篮球打完了就在附近的绿地边上坐着发呆,放松一下自己。”除了篮球,酷爱运动的方昱勋也喜欢打乒乓球和跑步。他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小区内部环境不错,却没有专门的健身运动设施,但丽都公园里篮球、网球、乒乓球的场地都有,沿着公园里的绿道也可以跑步。“我从家里走过来只需要几分钟,没有‘搭子’打篮球的时候,就来这里跑跑步。”
从地铁5号线科园站A口走出,就能直接到达丽都公园。公园地块呈三角形布置,总面积为53000多平方米,周边主要为住宅用地。武侯区公园城市局工作人员龚振介绍,丽都公园最大的特点是市民家门口、地铁口、“回家的路”上的一个社区公园。在升级改造以前存在着不少痛点:“比如有围墙,是个封闭的场所,能进来活动的人少。即便是人进来了,公园内的功能也比较单一,设施也比较陈旧。”当时,附近的居民都热切期盼能对这片宝贵绿地进行改造利用。居民群众有期盼,老公园的改造提升就有了方向。
改造前的丽都公园
改造后的丽都公园
“在改造升级的施工前期,我们对公园周边500米区域进行了人群和使用功能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公园使用人群中,19—44岁的居民占43.59%,公园功能以休闲、晨练、锻炼等为主。”龚振说。据了解,丽都公园周边有丽都花园、丽都美语、中粮香榭丽都等多个住宅区域,在前期设计中,周边业主居民的建议意见都被充分进行了考虑:如增加了小区步行出入口、树木修剪、设施更新等改造计划,都是按照周边居民建议进行的改善。
今年初,丽都公园的提档升级初步完成,面貌也焕然一新:在保留丽都公园原有记忆元素的基础上,下沉广场、白塔和文化墙焕新归来;曾经的围墙变成了慢行绿道,连接园内园外;公园里的绿化景观更多姿,新增了金叶槐、樱花、乌桕、桂花等观花观叶乔木,补植了灌木草花,一年四季的绿化景观皆有不同。
“以前这里是游泳池,但是水质不好,没多少人来游,既占空间又影响美观。”公园内的一处旱溪附近,居民林大爷向记者说起丽都公园改造前的境况。市民不喜欢的游泳池被回填改造为水景,现在充满人气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区就是在原址上进行扩建的。“改造后的丽都公园不仅更漂亮了,附近老人小孩活动的地方也更多了,现在还有专门的宠物区域和停车场,以后还有坝坝茶,我们觉得特别好。”林大爷高兴地说。
一座公园 N种场景 让居民的美好生活可感可触
升级改造后,丽都公园内的体验场景也丰富了不少。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提档升级后的丽都公园,运动空间的多样性成为其一大特色亮点:篮球、网球、乒乓球等运动场地一应俱全。除了能为附近居民提供各种球类运动场地外,还首创定向越野运动进社区公园,打造全龄化参与、时尚智慧的户外运动场景,这让公园内的人气与以往相比大幅攀升。“在不少网络社交平台上,这里的篮球场已经成为全城篮球爱好者和运动达人们必打卡的点位之一,每逢周末的人流量更是达到2-3万人。”
让市民百姓在家门口的公园内能体验到不同的生活场景,这也为社区发展治理带来了助力。就在丽都公园内的一侧地块,曾经是公园内被遗忘的角落,社区中的孤岛。但对于社区居民而言,一个老年食堂,集运动文娱社交于一身的活动场地等功能设施则是大家日常生活所需要的。2023年,丽都公园打造初期,当地社区就多次开展对居民、微网格长、特殊群体的深度调研问需走访,全面收集社区居民真实意见和需求。当年7月,100余名居民代表参加了方案征集会,通过现场投票,最终选出了“安逸坝子”这个方案。在成都第二届社区美空间全球创意设计竞赛中,它被纳入方案征集,丽都花园社区这个仅涉及4000多平方米的“安逸坝子”微更新项目获奖。
现在,一个让人向往的“安逸坝子”正在丽都公园内不断地从蓝图变成现实。据介绍,以“安逸坝子、幸福丽都”为主题打造的丽都花园党群服务中心正在抓紧建设中,着眼“一老一小”嵌入式服务,安逸坝子将打造一个社区综合体,布局社区食堂、丽都侨友馆,南丝文博馆、智慧康养中心等特色功能,推动增强社区凝聚力,满足社区居民美好生活需要,既推动增强社区凝聚力,也满足社区居民美好生活需要。
据介绍,目前,丽都公园的改造提升已初步完成,羽毛球场、社区综合体、坝坝茶、新中式茶馆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将于今年年底与市民见面。届时,丽都公园还将为附近社区的居民提供更“撇脱”的生活方式,提供更“洋盘”的娱乐活动。
实际上,武侯区丽都公园的提档升级只是成都“金角银边”建设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都共分批次完成632处剩余空间打造,充分挖掘、释放城市剩余空间潜能,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一切有空间的地方皆可停留、一切能停留的地方皆能交往、一切有交往的地方皆有效益”理念,涌现了成华区双桥子立交桥下的T立方双桥子篮球公园、武侯区锦官新城王府井小广场绿地、翰林南路小广场等一批颜值高、功能多、市民点赞的“微绿地”“小游园”。让桥下空间、街旁空间、地下空间、基础设施周边空间、屋顶空间、滨河空间、低效用地等城市剩余空间蜕变成“金角银边”,也让城市建设成果可感可及、普遍受益。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剩余空间打造“成都经验”。
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冯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