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建设,成都交出答卷!
绿意繁茂、蓝绿交织,草木葳蕤、万物并秀。八月的成都,目之所及,处处勃勃生机。夏天以最热烈的姿态,带给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无限激情与活力。
城市,不仅是人类的居所,更是自然与文明交融的舞台。这是“公园城市”理念提出的第七个年头,回望既往征途,成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统领城市现代化进程,将城绿相融、产城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大美画卷呈现于世人眼前。
现代化城市建设新起点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这是10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笔下“锦绣天府、理想家园”的大美意境,寄予着人们对景城相融、人城和谐的美好期许。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这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关系演进规律、城市文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深邃洞见;是基于对成都独特生态本底、丰厚文化底蕴、国家战略作用的深切期许和历史嘱托,为全球城市面向未来探索可持续发展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世界城市规划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公园城市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诠释,蕴含大历史观,体现哲学辩证思维,充满为民情怀,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城市文明的继承创新,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归依,人城境业的高度和谐统一,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
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示范区”,从《国务院关于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批复》到《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成都坚定扛起区域发展极核使命和全省发展主干责任,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机遇,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唱好“双城记”、建强“都市圈”、提质“幸福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协同共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成都力量。
在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接续奋斗中,始终不变的是“人民城市”的为民情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征程又将开启——未来已来,催人奋起。
建设公园城市的实践探索
无论穿行绿道公园,还是登高远眺平原大地,满目皆是醉人的绿。践行新发展理念,成都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城市优美形态。绿色,成为公园城市崭新而鲜明的底色。
近年来,成都通过改变城市格局,把城市融入大自然,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创造出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结合的新模式。
围绕美化“境”,营造生命共同体。以保护自然生态要素为前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构建形成“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生态格局,保护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生态本底,营造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栖息地。
围绕服务“人”,满足市民的需要。优化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满足居民对高品质居住需求。打造“产城一体、功能复合、配套完善、健康舒适”的现代化产业社区,营造舒适宜人、活力高效的高品质工作场景。
围绕建好“城”,构建新型形态。构建“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空间格局,形成以绿色为底色、以山水为景观、以绿道为脉络、以街区为基础的空间形态,推动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
公园城市,绿在城市肌体,更绿在城市内核。绿色不仅是城市的底色,更是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公园城市之所以被称为一场“城市变革”,在于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可持续性。以人民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推动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成都给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2024年上半年,成都可清晰遥望雪山达28次。截至目前,成都天府绿道总里程已超过8000公里,各类公园1500余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4.7%。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一幅独具成都特色风貌的公园城市画卷,在蓉城大地徐徐展开。
提供典型案例和发展经验
联合国第三次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审议通过的《新城市议程》,其核心愿景正是建设“人人共享的城市”。这与公园城市的底层逻辑不谋而合——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强调宜人宜居宜业,增强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以共治善治为目标,全面推进高效能治理——公园城市,是成都践行“两山”理论的城市探索。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先行者、示范区,经过六年多时间的努力,成都以具体实践将公园城市理念转化为未来城市形态的创新探索,不但完善了公园城市理论、规划、示范、评价、法规的体系构架,更形成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
常住人口突破2100万,经济总量跨越2万亿;双机场双枢纽成型成势,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全国第一;集聚65所高校和14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人才总量超过650万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为靓丽名片,“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成为生活日常。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连续15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成都城市位势能级、对外开放水平、科技创新动能和生态宜居品质都实现了新的跃升。
追赶发展步伐稳健,产业发展支撑有力,内需潜力持续释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24年上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365.7亿元,占全国的6.5%、西部地区的30.7%;同比增长5.8%,增速比全国、西部地区均高0.8个百分点。
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国际班列通达境外112个城市,2013年以来累计开行近3万列。成都拥有两个4F级国际枢纽机场,国际(地区)定期直飞客货运航线达70条,吸引31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与全球112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或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放,成为成都城市跃升的最大变量。
除开成都,上海、深圳、杭州、昆明、合肥、济南等国内多个城市,也纷纷加入公园城市建设这一“赛道”,因地制宜优化本地建设方案,纷纷推出各自的行动计划和路线图。如今,公园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正在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典型案例和发展经验。
交出时代答卷 书写发展新篇
公园城市的逻辑起点是“人”,突出人本与公平;逻辑终点也是“人”,指向幸福美好生活。公园城市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导向,以高效治理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成都的时代课题,是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全新探索。审好这道题、答好这张卷,需要集聚全球智慧、凝结社会共识、汇聚各方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正扬帆起航,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前景美好。答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时代答卷,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新篇章,让公园城市的理念在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时代之花。成都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秉承公园城市理念,担当起城市发展的新使命,重塑在全球城市版图上的能级位次和责任担当。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公园城市理念创新了营城模式,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将把人类城市文明推向新的阶段、新的高度。第四届公园城市论坛、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分别将于8月26日、8月28日在成都举办,让我们借此次论坛的群英智慧,高扬公园城市建设的理想风帆,阔步迈向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前行的蔚蓝海域!
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汤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