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如何共同富裕?请看宝山实践案例
10月1日,由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天府新区改革创新研究院共同主办,四川省生活美学研究会、四川宝山村庄发展学院、四川省长江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研究会共同承办的“贾正方共同富裕实践经验交流会”在四川成都彭州宝山村举行。

来自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委党校、西南财经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师范学院、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四川天府新区改革创新研究院、河南省叶县辛店镇郭岗村等单位的30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与城乡融合、与公园城市建设,乡村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组织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热烈讨论。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主持学术交流会并作了题为《为什么要研究“贾正方共同富裕实践经验”》的主题报告。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691510个行政村,200多万个自然村。希望全国有千千万万个“贾正方”涌现出来,带领千千万万个乡村共同富裕。李后强用法国思想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的话来阐述贾正方奋斗的人生──“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李后强指出,贾正方是党的十五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乡村共同富裕的实践者、杰出的实干家、时代的英雄,我们研究“贾正方共同富裕实践经验”就是为了弘扬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就是为了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就是为了关心关爱英雄模范,尊崇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就是为了弘扬苦干实干精神,狠抓落实、力戒空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会议代表一致认为,专门为一位90高龄的“老村官”召开一次学术交流会,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的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甚至可能成为乡村共同富裕征途上的一段佳话。老书记贾正方坚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和矛盾的根本”,依靠集体智慧、集体力量、集体行动破解发展难题。宝山村共同富裕实践经验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价值,值得学习和推广。
重要启示是──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持政治定力和正确方向;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走好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坚持群众路线,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无私奉献、公道正派,选好带头人和领导班子。
宝山村共同富裕实践经验包括:明确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注重教育培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民主管理、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等。尤其是宝山村建立了新型集体经济体制,组建企业集团时,按照“集体控股、村民职工参股”的股份合作原则,推行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福利股份等多种方式,以工资、奖金、工龄折资入股分红、按能力大小限额入股分红、风险共担入股分红等方式进行收益分配,统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与整体”机制,体现集体经济本色,激发市场经营活力,确保共建共享。坚持以村党委为核心,构建党委+村委+集体经济组织(宝山集团)“三套班子一套人马”组织体系,推行集体领导下的企业与乡村治理分工协作方式。
宝山村最重要的经验是加强和改善党对村的全面领导,这是根本和关键,全国“功勋村官”、宝山村原党委书记贾正方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贾正方带领宝山村村民,用锄头挖掉宝山的穷根,验证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名言。他说“我要用自己一辈子的努力,在农村闯出一条集体致富的康庄大道”。“奉献一辈子”是贾正方对宝山的庄严承诺。一辈子的年华、一辈子的付出、一辈子的奉献……贾正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人民群众在奋斗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用不懈的努力和坚韧的步伐带领全村人大力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形成了壮大集体经济的宝山经验,铸就了乡村共同富裕的宝山案例,书写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宝山情怀。
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冯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