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看风景的蜗牛——(准)休学青少年社区心理健康促进计划”项目正式启动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2024年10月12日,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盛乐社区“看风景的蜗牛——(准)休学青少年社区心理健康促进计划”项目启动会在四川省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召开,石羊街道与盛乐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心理健康专家、教育工作者、志愿者及媒体代表60余人出席。
随着中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有一些青少年因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因素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交障碍在各中学校,成为了(准)休学在家的青少年。为此,石羊街道、盛乐社区联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张骏医生课题组、四川省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专业团队、成都泓益社工中心、成都市爱有戏、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成都市天府实验学校)、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等专业团队织密(准)休学青少年家庭支持网络,申请到高新区民生微项目,希望通过社区支持和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为(准)休学青少年家庭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促进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校园生活。
启动会伊始,成都泓益社工主持介绍了到场嘉宾,包括项目首席指导专家、共创单位代表、媒体监督者及彩虹纽带志愿者。她详细介绍了项目背景、宗旨、目标、内容,将通过生态支持系统构建、专业量表设置、个案服务、小组团辅、社区融合活动开展、研讨会等方式,促进(准)休学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助力(准)休学青少年服务的扩大和可持续。
接下来,张骏教授主持了“(准)休学青少年社区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支持及彩虹纽带志愿者赋能会”,进入共创者分享环节。他作为首席专家,首先分享了自己团队对青少年学习与情绪困扰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并提出了联合行动计划。四川省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代表赵昱欣主任详细介绍了智慧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对该项目的支持;四川省蔡晓莉名师工作室则分享了家长与心理咨询师工作营的CBT(认知行为疗法)实践经验;其他共创者也带来了精彩的分享,涵盖了“能达”情绪困扰青少年学习教练、“好奇教育”青少年个性化成长项目、曹莉亲近自然疗愈、二次元心理疗愈项目、健康生活与疗愈文化博览会、艺术与医学健康设计研究与实践等多方面的创新举措,体现了项目在多元化合作中的广泛影响力。
在随后的发言环节中,盛乐社区、高新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相继致辞,他们对项目的公益性及对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期待项目能够成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平台。来自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和石室天府中学的教师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对项目的期望。他们表示,学校与社区联动,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是解决学生心理困扰的重要途径。《川观新闻》作为媒体监督对项目的可信度表示认可,项目督导也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建设性建议。最后,主办方为与会专家及志愿者颁发了聘书。“我的孩子已经复学两年,”一位16岁青少年的母亲作为志愿者来到现场,“我今天非常感动,通过这个项目,知道社区还为我们的家庭、孩子做了这么多,我和孩子都是受益者,希望通过加入项目的志愿服务队伍尽一份力,让更多孩子重新走上他们的快乐人生。”
本次启动会标志着“看风景的蜗牛”项目正式启航,未来将通过专业服务、组织培育、工具输出等多版块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并发动相关家长和关注此群体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进行赋能培育,从而培育出一只较为专业(准)休学青少年家庭服务志愿者,多元跨界资源的合作模式将为更多有需要的青少年及其家庭带来关怀与支持。
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冯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