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谁的家?羡慕两个字我已经说累了
在城市的角落里,老旧小区承载着居民们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日常。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小区逐渐显露出“老”态——斑驳的墙面、拥挤的通道、匮乏的设施......给居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今,在城市发展中,老旧小区改造关乎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的提升,也是城市更新和民生改善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
锦江区以狮子山街道明珠园
老旧院落连片改造为契机
探索推进党建引领+“三微”网格治理模式
通过一系列旧改举措
让小区旧貌焕新颜
也让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感“升级”
变得实实在在、清晰可见
多维改造
焕新小区面貌
立春后的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点点金光,虽然寒意尚未完全褪去,位于明珠园院落中央的生活广场却早已聚满了人群。一对老年夫妇正在打乒乓球,他们的孙女站在乒乓台的左侧,神情专注,手中拿着一支红笔,认真记录得分,并不时为爷爷奶奶的这场“晨间较量”加油鼓劲;几米外的一张石桌也十分“抢手”,只见四位居民围坐在一起,悠闲地打着扑克,欢笑声更是吸引了三两位邻居前来“凑热闹”;平缓的步道上,年轻人正推着婴儿车散步和晒太阳;买菜的人回家了,锻炼的人下楼了......场面热闹又温馨。
“以前小区里乱糟糟的,停车难、环境差,像现在这个生活广场根本没有,现在都大变样了,我们提的意见很多都被采纳了,作为居民住起来是非常满意!”刚打完太极拳的许婆婆在明珠园小区住了十余年,谈起自家门口的新变化,她笑逐颜开,连声夸赞:“现在的院落绿化也多了,楼房外立面漂亮了,还多了健身设施,实在是很安逸。”
提升居民参与度,不仅能够增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能提升社区整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据了解,在改造前期,狮子山街道工作人员深入社区,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00余条,其中30余条涉及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被采纳。“为了实现改造目标,狮子山街道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组织优势,带动业委会、物业、业主多方参与。”狮子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道,其中,菱窠社区以月度“明珠议事会”为载体,举办由党组织、业委会、物业等多方力量参与的小区联席会20余场,协商系列关系公众利益的小区事务。
△公共空间改造前后对比
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停车难问题,狮子山街道不仅在小区内增加了16个停车位,预留了8个充电桩点位,还通过协调辖区资源,在劼人公园地下停车场为居民联系了100余个惠民车位。同时为改善小区环境,多维度植入小区特色和劼人文化,共计移栽乔木31株,大树修枝221株,院墙排危100余平方米,改造老年活动室30平方米、新建邻里空间100平方米、提升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打造明珠步道400米、美化内外院墙约1000米,让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然而,旧改不仅仅是对小区内部的修缮,更是对整个社区环境的全面提升。在改造过程中,狮子山街道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实施“内外兼修”的改造策略,除了更新小区外立面、安防等基本设施,小区外围的电力和通信管线也先后进行迁改,显著提升了周边街巷的风貌。此外,口袋街市“菱乐集”和“最美上学路”小雅巷打造,为居民提供了更为便利的购物环境,进一步丰富了社区的文化氛围;“非遗微体验”“助老微公益”等党员、职工志愿服务进小区活动,实现了服务、资源、力量精准赋能小区治理。
多元参与
激发小区活力
为推进老旧小区长效治理,优化阵地实用性和吸引力,狮子山街道从停车位、共享空间、小区吉祥物等小事入手,通过“黄桷树下的坝坝会”议事载体,建立“一事一档”,“听、议、决、办、督、调、评”七步工作法有效运转,形成小区人民建议征集闭环机制,带着小区居民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主动干”,激发了小区治理内生动力。
菱窠社区启动的“网格 + 微创投”,培育小区自治组织,支持小区文化团队开展“楼道微更新”项目,进一步点燃居民的治理热情。
以“新”换“心”,居民幸福看得见。下一步,狮子山街道将坚持党建引领+“三微”网格小区治理模式,不断探索新路径,以“创建熟人小区”为抓手,实施小区治理赋能行动,打造基层治理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小区依法治理、有序自治,推动街道“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让居民足不出院便可享受公园般的惬意生活。
编辑:曾鑫
责任编辑:冯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