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宣传片《共生》双语版正式发布!
当阳光穿透岷山冷杉的枝桠,当积雪消融唤醒川西的溪流,当野生大熊猫母子又一次穿过林间留下珍贵剪影……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联合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历时一年拍摄的生态人文宣传片《共生》双语版今天正式发布。
这场关于人与自然、生命与责任的影像对话
携春夏秋冬四时之韵
邀你共赴一场关于守护与成长的约定
看
一场穿越群山的真实纪录
从白雪皑皑到落叶纷飞,从烟火村社到雪山之巅,从纵览群山到洞察细微……创作团队带着对自然的敬畏,用一整年时间真实记录,还原人类、野生大熊猫及其他珍稀动植物在这里共生共荣的和谐景象,呈现大熊猫家园最真实最原始的样貌。
镜头下,巍峨山川与丰茂草木在季节交替的色彩中交相辉映,野生大熊猫、雪豹、川金丝猴、四川羚牛等罕见珍稀动物在其中穿行,青山常在化作金山可期的生动实践正在进行……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为这片土地生态保护成效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以四季为轴,透过雪山巡护员、林业工程师、社区原住民、自然教育者的视角和经历,细腻描绘出了一幅幅生生不息、和谐共融的生态图景。
从冬日的坚守到春日的复苏,从夏日的繁茂到秋日的收获,在四季更迭中,镜头真实记录下他们的坚守、智慧与温情。让我们看见保护区的严冬与篝火,更看见普通人的微光如何照亮山河,也让每个观看视频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态坐标。
听
一个个守护者的生命叙事
冬日,坚守的巡护员,雪山中日复一日,守山护林,保护大熊猫,保护自然,这不仅是他们的工作,更是他们心中沉甸甸的责任。
春日,林业工程师,为修复大熊猫栖息地而忙碌,规划栽培,让崇山峻岭绿意盎然,让“破碎”的大熊猫栖息地连接成片,为大熊猫的繁衍创造更好的条件。
夏季,周边社区居民,以保护为前提,因地制宜,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品牌发展产业,在实现生态价值高质量转化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特有的乡村振兴之路。
秋日,自然教育参与者,在多样的自然活动中,感受着大熊猫保护、生态保护的意义,共同建设和分享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成效。
每一个季节都承载着生命的律动与希望,每一个生命故事都是对“保护青山,万物共荣”最生动的诠释。它让我们意识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感
一串数字背后的共生答卷
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一伟大举措背后,蕴含着一串意义非凡的数字。
自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以来,成都片区累计修复了大熊猫栖息地约24万亩;林中645位巡护员在73条巡护样线中“寻迹追猫”;片区内661台红外相机、50余个视频监控点位、148台实时传输设备,时刻关注着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3年来,成都片区成立了8家共建共管委员会,600名本地居民被吸纳为生态巡护员,13款原生态产品,9家原生态企业蓬勃发展;3年来,成都片区,共建了40余家自然教育基地,设计了20余条自然教育路线,每年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约40次……
这些数字,不仅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果的直观体现,更是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答卷,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共进的成果。
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