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好春光,“国色芳华”惊艳绽放
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成都也迎来观赏牡丹的最佳季节。近日,成都市植物园的牡丹园内,近千株牡丹正竞相绽放,红的热烈似火,白的纯洁如雪,粉的娇嫩如霞。微风拂过,花朵摇曳,香气弥漫,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去打卡。漫步其中,人们身处蓉城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别样风韵。
无需远行 市区内也能观赏牡丹绰约风姿
牡丹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是芍药科芍药属落叶灌木,原产于我国。自古以来,牡丹因其华贵之美颇受人们喜爱,但在成都市区,牡丹花并不常见。
“牡丹在成都多分布于彭州的景点和寺庙中,如丹景山、龙兴寺、莲池寺等地。以往,人们想要一睹牡丹的芳容,要到彭州或近郊区的山中。”成都市植物园林业工程师谭雨介绍说,为了方便大家在市区里就能观赏到牡丹的风姿,更好地进行优良牡丹品种的收集、展示工作,由成都市植物园、金牛区乡村振兴局、彭州市乡村振兴局、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四方合作,于2024年在成都市植物园中建成成都中心城区的首个牡丹专类园,占地约1500平方米,目前共收集了60余种牡丹,其中以天彭牡丹为主的西南品种群有10余种,中原品种群40余种,传统名品‘花王’‘洛阳红’等均在其中。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琉璃贯珠’‘玉面桃花’‘白雪塔’等早花牡丹在3月下旬已抢先绽放,目前正值盛花期。不少市民还未步入园中就闻到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园内,朵朵妩媚的牡丹在春风中摇曳,引得人们驻足观赏,不时还发出阵阵惊叹:“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牡丹盛开,场面挺壮观的。而且还能把不同的品种集中在一处,太惊艳了。”来自辽宁的游客徐大姐跟着攻略到植物园中游玩,就碰上了牡丹花季,这让她感到十分惊喜。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植物园内一场以牡丹为媒,主题为“盛世霓裳·牡丹国风嘉年华”的活动更是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的参与,人们在牡丹花海中拍照打卡,在国风集市、脸部彩绘、科普研学等互动体验中,充分感受着“国色芳华”的独特魅力。“活动将持续到清明节假期,大家除了能看到盛开的牡丹外,不同年龄段的游客还能在古风雅集中体验以牡丹为主题的中华传统文化。”
据了解,不同品种牡丹的单朵花期大都在7—10天,除了目前已盛开的早花品种,中花和晚花品种也将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陆续和大家见面。从3月下旬到4月中旬,植物园内还将接续为游客带来粉、红、紫、复色等多种色彩的牡丹视觉盛宴。
深度探索 多方合作让天彭牡丹加速绽放
一园牡丹开,春色竞芳华。盛开的牡丹背后,也饱含着众多植物研究者们的匠心与努力。
我国是世界牡丹的发源地,按地域将牡丹可分为中原、江南、西北和西南4大品种群。其中,西南品种群主要分布在成都的彭州市等地,以“天彭牡丹”极具代表性,历史悠久。在天彭牡丹种群中,又以‘彭州紫’‘金腰楼’等品种最具代表性。
‘彭州紫’的花型为皇冠台阁型,单花花瓣数千枚以上,花朵色彩艳丽,香味浓烈,多年来,‘彭州紫’不仅是四川的骄傲,更是天彭牡丹的翘楚,能够在华北地区正常生长并绽放其绚丽。这一特色使得它备受全国各地牡丹爱好者的青睐,但也出现了“一枝难求”的情况。“由于传统繁殖方式以分株和嫁接为主,效率较低,导致品种资源相对稀缺。”谭雨介绍说。
目前,天彭牡丹的繁育方法主要是传统的方式,以分株繁殖和嫁接繁殖为主,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如扩繁系数低、繁殖速度慢等。这些缺点制约着天彭牡丹的商品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为助力天彭牡丹发展壮大,2024年,成都市植物园成立了天彭牡丹研发团队,针对部分代表品种开展研究,并与金牛区、彭州市签订合作协议,开启了在牡丹培育、科研、文化推广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擦亮“天彭牡丹”名片。
为解决天彭牡丹繁育过程中繁殖速度慢、繁殖系数低等难题,科研团队正探索建立高效稳定的天彭牡丹快繁体系,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提高牡丹的育苗效率,期望在未来能够改变部分品种一枝难求的状况。
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