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配送之路”更舒心更顺畅 成都高新区推进骑手友好城区建设
随着新经济业态蓬勃发展,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城市服务链条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成都高新区,新就业群体共有13万余人,其中从事外卖餐饮、网约打车等四大行业的就业人数约12万。他们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穿梭于大街小巷,为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一群体,成都高新区着力打造骑手友好城区,以骑手友好社区建设为重点,全方位统筹推进园区、商圈、楼宇等多元友好场景建设。
“双码”畅行+专属车位,精准破解配送难题
4月8日,记者在复地金融岛小区见到了正在送货的快递员曾令波。只见他将电瓶车停放在小区门口的骑手专属停车区,然后熟练地扫描入口处的二维码,填写好要前往的楼栋门牌号,在安保人员检查后迅速进入小区,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半分钟。
据了解,为实现零阻碍无忧配送,成都高新区交子公园社区、新北社区、盛泰社区等数十个社区试点建设骑手友好小区,创新运用“双码”(快递小哥码、小区进门码)实现“秒验证”,上线两个月累计扫码通行3万余次,极大地提高了快递员和外卖骑手的配送效率。
“小区共33万平方米,有17栋,日均配送需求量还是比较大。不熟悉小区的骑手有时进来找不到路,绕一圈都要20分钟。”复地金融岛小区物业经理汪良介绍,现在骑手们提前进行了实名认证,只需要现场扫码即可进入小区,有效简化了进出流程,省去重复登记的繁琐操作,切实提升配送服务体验。“我们还绘制了小区地图和指示牌,节约小哥们找路的时间。”
“以前进小区要扣押身份证或进行信息登记,费时费力,不仅我们不方便,居民等待时间过长也难免有意见。”曾令波感慨地说,如今这些贴心的举措,切实解决了骑手们长期面临的停车难、找路难等实际问题。
经过前期调研,桂溪街道交子公园社区联动物业、居民等多方力量,根据每个小区的实际需求,划出骑手专属停车区域,为配送护航,从细微之处着手,实现社区治理效能与骑手服务体验的双向提升。
中共成都高新区工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介绍,全区已推动592个小区门前增设骑手专属停车区,在所有物业小区实现“亮牌指路”,清晰标注各类服务设施位置,有效提升骑手配送效率,减少寻找停车点和目的地的时间浪费。同时,精心绘制“骑手友好地图”,积极联动周边企业商铺,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成功打造15分钟骑手友好生活圈。
122座“暖新驿站”,构筑全天候温馨家园
“以前跑累了只能把电动车停在路边将就一下,现在有了‘暖新驿站’,就有了歇脚的地方,冬天还能喝杯热茶,和朋友们聊聊天,挺暖心的。”忙碌了半天后,美团骑手杨浩南走进位于成都高新区玉林西路的“暖新驿站”——小月亮职工之家稍作休整。他像往常一样拿出手机充电,并倒上一杯热水,“工作人员特别热情,邀请我们进去休息、喝水,还举办各种暖‘新’活动,倾听我们的需求,送了很多实用物资。”
如今,小月亮职工之家已成为新就业群体的温馨港湾。这里专门开辟了一片休闲区,摆放着饮水机、充电器、常用药品、微波炉、冰箱、口罩等物品,书架上各类书籍还可作为骑手们的“精神食粮”。杨浩南说,工作之余,驿站也是他放松的港湾,“我经常在这片区域接单,和驿站的工作人员也很熟,这里经常举办员工讲堂、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等活动,我上次还参加了心肺复苏学习。”
今年以来,小月亮职工之家已举办88场涵盖法律宣传、技能提升、文化传承等主题的活动,吸引了2500余名职工参与。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持续加强全天候暖心服务。通过整合党群阵地资源,布局建设了122个“暖新驿站”,串联成全域“暖新阵地服务圈”,其中“溪友驿站”等4个阵地凭借出色的服务和完善的设施获评全国最美。
为解决骑手子女在寒暑假期间无人照料的难题,成都高新区还特别开展了“骑手学堂”寒暑假托管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骑手子女144人次。此外,还积极组织骑手交友婚恋联谊活动,成功促成12对美好姻缘,让骑手们在忙碌工作之余,也有机会收获甜蜜爱情,更好地融入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
来自宜宾的杨浩南在成都高新区这片土地上,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对未来满怀期待。“在这里,我找到了归属感。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未来的日子能过得越来越好,也能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继续从优化配送流程、提供生活服务、促进社会融入等多个维度持续发力,全力打造“骑手友好城区”,让新就业群体真切地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与关怀,推动城市治理水平迈向新的高度。(通讯员 王雯丽)
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冯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