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生”不息|立“竹”绿色产业 助力兴业富民 2023年12月25日 17:36:53
-
“森”“生”不息|深耕竹产业 增绿也增收
竹,四季青翠、傲雪凌霜,自古就象征挺拔坚韧的品格,成都作为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力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竹与人和谐共生,相辅相成。 2023年12月,按照《四川省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成都又新增两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彭州市桂花镇现代竹产业基地和邛崃市火井镇三和现代竹产业基地。时值冬日,彭州市桂花镇现代竹产业基地内依然一片忙碌,竹农、加工商、竹编厂工人们正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把竹资源转化为生态价值,再把生态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编辑:邱雨馨 责任编辑:冯天赐)
2023年12月23日 20:46:23 -
“森”“生”不息|“巾帼红”守护“青山绿”
她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林管家”,自参加林长制工作以来,已累计开展巡林584余次,排查发现68余起问题并全部整改到位;她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领头人”,带领村民们利用山村资源,通过招商引资的方法发展中药材苗圃基地,让群众走上生态致富的道路,真正践行了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理念。她是邛崃市火井镇银台山村的一名女林长——王惠。作为一名女林长,王惠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会面临着哪些困难和挑战?我们跟随她的脚步一起去看一看。 (公园城市频道记者:白润芝 编辑:支源 责任编辑:李玲)
2023年12月16日 21:18:52 -
绿色天府| 深入推进林业改革 不断打造成都城市“绿心”
近年来,成都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助力加快建设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的建设。在探索都市现代林业改革发展的工作中,市公园城市局围绕探索森林康养设施用地、生态纪念林建设、林业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聚焦问题、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探索都市现代林业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成都以东,龙泉山上,全国国土绿化示范试点项目及储备林项目正有序推进。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投入机制和“管委会+投资公司+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营模式,既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安全、更美好的人居环境,也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对成都市相关区县的乡村振兴起到了推动作用。(公园城市频道记者:李静川 编辑:张静雯 责任编辑:冯天赐)
2023年12月09日 22:08:37 -
“森”“生”不息|创新多元共建 借绿生“金”让林业发展走向“共赢”
近年来,成都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加快建设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积极探索都市现代林业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在成都,部分区(市)县充分利用森林、竹林等生态资源,探索“集体经济+产业/服务/管护”的发展机制,积极推行“集体经济+国有企业+农户”模式,走出了一条“林业共营制2.0”的发展新路径,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升级。多元共建的创新之举,为不少返乡创业的青年们带来了新机遇,也为森林生态、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力量。(公园城市频道记者:王诗媛 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冯天赐)
2023年11月25日 17:46:04 -
“森”“生”不息|听!千年古树的声音 2023年11月16日 15:35:47
-
“森”“生”不息|保护古树名木 守护“绿色文物”
古树,是大自然赐予人间的一份特殊礼物,它的每一道年轮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更是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遍布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田野村落,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在成都,有这样一群守护者,他们平凡坚守,不断探索,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爱心,为这些古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公园城市频道记者:白润芝 李静川 编辑:康安琪 责任编辑:冯天赐)
2023年11月13日 14:57:53 -
“森”“生”不息|“罕见隼雕”现身成都,鸟种新纪录! 2023年10月26日 17:24:22
-
“森”“生”不息| 守护大熊猫 走近守山人的山里生活
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这是我国首次以单一物种名称命名的国家公园。两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已完成16万2575亩的大熊猫栖息地修复,以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的“伞护效应”显著,在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在国家公园绵延不绝的大山里,有这样一群人,是由120人组成的巡护团体,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森林里排查、巡护,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国家公园的生态厚度,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公园城市频道记者:白润芝 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冯天赐 校对:李玲 审核:赖晓莉 吴雷)
2023年10月14日 20:23:50 -
绿色天府|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两周年 看成都“熊猫家园”的生态答卷 2023年10月12日 15: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