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绵竹年画世家的李德敬,为了传承和发扬绵竹年画,受《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片的启发,萌生出创新一副让更多年轻人喜爱的年画的念头,准备创新哪吒年画娃娃。经过在年画博物馆收集大量素材,以及父亲李道春和爷爷李芳福的帮助下,最终创新完成了哪吒闹海的年画作品。出生于年画世家,经受父亲和爷爷的艺术熏陶,李德敬希望让绵竹年画受到更多人的喜爱,让绵竹年画重回生活。(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李玲)
2023年04月18日 14:27:50-
《四川非遗100》系列短视频(第一季)——《年的纹路》
-
《四川非遗100》系列短视频(第一季)——《何以为漆》
成都漆艺是我国最早的漆艺之一,发轫于商周时期,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现在依然文饰斑斓、色彩亮丽。本片讲述的是漆器大师尹利萍是如何走上漆器这条路,尹老师和她年轻的设计师团队,如何将中国传统手艺向国际艺术品转变的过程。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来漆器厂这里参观,打卡,交流,学习,这里成为了一个以漆器为纽带,聚集很多年轻人的艺术空间。(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李玲)
2023年04月18日 14:19:29 -
《四川非遗100》系列短视频(第一季)——《清流知味》
清流板鸭第三代传承人王忠述,自1994年正式拜师于清流板鸭第二代传人阙道勋门下,学起了板鸭制作的手艺,师父的言传身教,让王忠述逐渐掌握关于清流板鸭的制作工艺和品质把控。1998年,王忠述终于自立门户,立起了自己“王板鸭”的招牌,在清流镇最大的十字路口支起了一个卤菜摊子,因为选材考究,口味正宗,日积月累让“王板鸭”的名号从清流镇逐渐传遍巴蜀内外。2009年王忠述成功注册了自己的“清流王”商标,并在2016将清流板鸭成功申报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王忠述准备利用现代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传统味道相结合,把清流板鸭推向全国,让各地的食客都能品尝到清流板鸭的味道。(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李玲)
2023年04月18日 11:28:57 -
《四川非遗100》系列短视频(第一季)——《银丝入画》
银花丝是成都最具特色的汉族传统金银工艺品,这项金属工艺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本片讲述的是传承人道安以及道安之女王晓璐的银花丝改良之旅。王晓璐在继承母亲传统手艺的同时,也希望给银花丝注入更多的装饰性与实用性,让“放下身段”的银花丝走入寻常百姓家。“这么美的东西不应藏于深闺。”她把银花丝元素运用到耳环、项链、手链等首饰设计中,加上烧蓝、珐琅、镶嵌等技艺,为银花丝工艺品带来了时尚气息。(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李玲)
2023年04月18日 11:11:56 -
《四川非遗100》系列短视频(第二季)——《安岳石刻》
在中国石刻艺术之乡安岳长大的石永恩,自16岁开始,就一直保持着对石刻热情与热爱,无论条件多艰苦,他都坚持把非遗技艺一代代地传承下去。(编辑:吕心艺 责任编辑:李玲)
2023年04月18日 10:04:07 -
《四川非遗100》系列短视频(第二季)——《隆昌夏布》
经历过隆昌夏布黄金时代的秦道君,一直想重现当年的盛况。无论市场怎么改变,他一直坚持织夏布,不断创新,让夏布织造技艺不断代。(编辑:吕心艺 责任编辑:李玲)
2023年04月18日 09:52:51 -
《四川非遗100》系列短视频(第二季)——《炳林毛笔》
“炳林笔庄”第六代传承人罗松始终坚持按祖宗规范手工制作毛笔,在他的眼中,制笔的一百四五十道工序,每一道都重要,制作中国毛笔,既是修艺,也是修心,虽纤毫之功,然毕生不渝。(编辑:吕心艺 责任编辑:李玲)
2023年04月17日 17:41:15 -
《四川非遗100》系列短视频(第一季)——《湛蓝于心》
自贡扎染手艺人李娟,1992年进入自贡扎染厂后就深深爱上了扎染手艺。2004年与姑父原自贡扎染厂厂长徐仁杰及其他志同道合的厂友,一起创办了自贡天工艺术品公司,开始在扎染手艺及扎染产品上进行研究创新。创办生产了“秦宫颉”“李子染”扎染系列产品。他们的扎染技艺既保留了传统自贡扎染的技艺,又融入了创新的元素,以“巧手夺天工”连接历史与未来,融合传统与现代,让“自贡扎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冯天赐)
2023年04月17日 16:13:43 -
《四川非遗100》系列短视频(第一季)——《淬火铸砂》
荥经砂器传承人林萍,她不仅决心做一位荥经黑砂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者,还致力于为荥经黑砂的外观设计、釉色、烧制工艺进行改进、开拓和创新,是荥经砂器行业中最具艺术表现力和品牌实力的创新领军人物。2014年12月,她在荥经成立了“荥经林氏黑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了雅烧黑砂品牌,得到雅安和荥经当地各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快速发展为荥经砂器行业中最具艺术表现力和品牌实力的创新型领头企业。(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冯天赐)
2023年04月17日 15:56:35 -
《四川非遗100》系列短视频(第一季)——《百年龚扇》
自贡龚扇的第六代传人龚倩,从小学习制作龚扇,19岁办厂至今,不仅在手艺上有了创新,竹丝越发细和薄,龚扇也更加精致。为了传承龚扇技艺,让儿子随自己姓,从6岁起培养儿子学习龚扇技艺。她还打破传统,让原本只传龚家人的龚扇手艺,走进校园,走进社会,希望真正传给大家,“龚扇”从此不姓龚了,手艺才守得住。(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冯天赐)
2023年04月17日 1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