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3岁的藏羌织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她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的一个藏族村寨,杨华珍的母亲是藏族,父亲是羌族,所以她从小就耳濡目染吸收了藏羌两个民族的文化熏陶,并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针线活。但在51岁之前,杨华珍一直把刺绣作为自己的爱好,从未想过要靠此做一番事业。高中毕业后的她,当过知青,做过民办教师,开过照相馆。1994年,阿坝日报招聘记者,杨华珍应试成功。直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杨华珍为了带领乡亲们生产自救,增加收入,重建家园,于是在同年8月,辞去了记者的工作,开始教乡里乡亲藏羌织绣的技艺。后来,在潜心耕耘织绣技艺的同时,杨华珍收到了很多国际大牌的合作邀请,目前合作的大牌有爱马仕,植村秀,星巴克,民生银行等等。杨华珍用一针一线,将民族的瑰宝逐渐带到更大的世界舞台。(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冯天赐)
2023年04月17日 15:30:40-
《四川非遗100》系列短视频(第一季)——《藏羌织绣》
-
《四川非遗100》系列短视频(第一季)——《知竹长乐》
远在2000千多年前的秦朝,道明镇就已经开始种竹和使用竹了,那时都以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编织背篓、撮箕、挑篼等农用器具。随着时代发展,道明竹编慢慢形成了“川西第一竹编市场”。然而2000年金融危机,再加上工业革命的影响,道明竹编逐渐被替代,道明镇也遇到前所未有的瓶颈期。这时新一批的90后竹编手艺人们,开始了自己的创新自救。本片就是在道明竹编创新的这个阶段,选取竹编代表人物杨隆梅作为主角,展示年轻一代的手艺人们如何传承并转型,让道明竹编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冯天赐)
2023年04月17日 15:21:19 -
《四川非遗100》系列短视频(第一季)——《古街伞匠》
泸州分水岭油纸伞的第六代传人毕六福和第七代传人毕原绅父子俩,致力于探索和实践油纸伞的传承与创新。毕六福出生在泸州一个油纸伞制作世家,从小学习油纸伞制作,更被誉为“中国伞王”。为了更好的传承油纸伞,他把原本在大城市有更好发展机会的儿子叫回老家,继承油纸伞的制作与创新。儿子接手后,不仅在传统油纸伞的图案上进行创新,开发了一系列当下流行的图案,更开始研究无味、香水味的油纸伞,让原本只有桶油味的油纸伞能符合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对父子俩来说,油纸伞文化的传承,除了重续油纸伞制作技艺,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做出符合现代人习惯和审美的东西更有意义。(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冯天赐)
2023年04月17日 15:11:42 -
《四川非遗100》系列短视频(第二季)——《夹江竹纸》
国家级非遗文化古法造纸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秀君,以手抵心,将古法造纸的72道工序完整保留。她和公婆、儿媳齐心守艺,演绎出了薄纸背后的深情故事。(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冯天赐)
2023年04月17日 15:02:06 -
《四川非遗100》系列短视频(第二季)——《打结丝毯》
国家级非遗手工打结丝毯的传承人卢兴琼有着自己独有的浪漫,一根丝线缠绕成结,汇成七彩锦缎。心中藏有千千“结”,从少女到暮年,这些结织出了她精彩的人生。(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冯天赐)
2023年04月17日 14:40:07 -
《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精品作品展播——《时光·影》
时光映画,光影交错。当皮影戏遇上二十四节气,每一道光影、每一帧画面都体现着节气之美!(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李玲)
2023年03月24日 20:18:51 -
《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宣传片
寻根天府文化,传承巴蜀文明。支持四川历史文化遗产艺术作品创作,高标准奖补蜀风蜀潮文艺精品,一起来用镜头聚焦四川之美。(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李玲)
2023年03月24日 18:01:59 -
《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精品作品展播——《靓妆雅韵》
该片是川传影视硅谷原创8K超高清短视频,以中国戏曲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川剧为题材,揭开川剧妆容特点、展示化妆过程。超过视觉极限的8K超高清,带给人们完全不同的视觉体验。(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李玲)
2023年03月20日 18:42:28 -
《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精品作品展播——《成都面孔 Chengdu Face》
视频以四川各大博物馆中“面孔”文物形象为主角,从享誉全球的“大金面具”“青铜立人”到生动形象的“庖厨俑”“说唱俑”,搭配川剧的变脸、喷火元素进行转场,用川剧的鼓声琴韵作为背景音乐画龙点睛,以快剪的形式呈现或庄重或诙谐的面孔文物。视频在向全球展示中华文明瑰宝的同时,用“面孔”生动呈现成都人千百年的精神生活面貌,展示四川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李玲)
2023年03月20日 18:31:41 -
《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精品作品展播——《蜀琴雅韵》
微纪录片《蜀琴雅韵》以蜀派古琴传承人黄明康为叙事中心,将古琴演奏、人物采访巧妙穿插,以小切口、新视角生动讲述非遗传承人的坚守故事。作品深入挖掘蜀派古琴的文化底蕴,凸显蜀派古琴演奏清新淡雅的意蕴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李玲)
2023年03月20日 18:00:17